劉慶峰賣25億元股票還債,科大訊飛上半年凈利潤下滑73%
8月14日,科大訊飛發布公告,2021年7月,為鞏固公司控制權,滿足公司業務快速發展帶來的營運資金需求,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劉慶峰董事長通過質押融資等方式借款籌集資金23.5億元,用于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上述債務已到期。為此,劉慶峰董事長需要減持股份用于償還上述借款本金。科大訊飛2023年半年度報告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劉慶峰持股比例7.27%,為科大訊飛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中國移動,持股比例10.7%。此次減持后劉慶峰對科大訊飛的持股比例降低至5.54%。
截至發稿時,科大訊飛股價為63.98元,總市值1482億元,與今年年初比上漲近九成,若以今日收盤價計算,劉慶峰減持套現金額約為25.6億元人民幣。
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收為人民幣78.42億元,同比下降2.26%;歸母凈利潤0.74億元,同比下降約73.5%;扣除非經常損益后虧損為3.04億元,同比下降208.99%。
【資料圖】
加碼通用人工智能,二季度業績回暖
對于期內業績下滑原因,科大訊飛解釋道,是由于公司應對美國極限施壓,加大了在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和產業鏈可控等方面的投入,此外,為了積極搶抓通用人工智能的歷史新機遇,也加大了通用人工智能認知大模型的戰略投入。中報顯示,科大訊飛期內研發投入為16.56億元,同比增長3.57%。
資料顯示,科大訊飛于2019年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后,2022年10月7日,美國對包括科大訊飛等28家中國人工智能、高性能芯片、超級計算機領域的頭部企業和機構再次加碼制裁。“為應對制裁,加強核心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平臺的全面自主可控,公司業務從供應鏈到相關的合同簽署進行了相應調整,這些調整對2022年四季度以及2023年一季度的產品供應和市場銷售造成階段性困難。”科大訊飛財報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立足自主可控,重新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受上述原因影響,科大訊飛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和毛利,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17.64%和14.89%,但第二季度受星火大模型商業化落地影響,業績發生好轉,扭轉了第一季度業績下滑的不利局面,實現營業收入49.54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68%,環比增長71.56%;實現毛利19.38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80%,環比增長60.21%;此外,公司第二季度完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40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7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AI產品在C端、B端加速落地,其主營業務大部呈現增長態勢。其中,開放平臺和消費者占期內營業收入比重最高,為30.9%,總體營業收入超24億元;此外,面向學生的AI自主學習C端產品價值持續驗證,教育領域期內總體營收為24.21億元,占營業收入30.87%;智慧城市總體營收為21.81億元,占營業收入19.2%;運營商業務營收入為9.69億元,占營業收入13.55%;而智慧汽車、智慧醫療和智慧金融占總體營收比重較小,分別為2.72%、2.45%、1.16%。
智能汽車、智慧醫療增長突出,但規模較小
從主營業務增速來看,除了移動互聯網產品及服務同比增長60.91%外,智能汽車、智慧醫療則增長速度最為醒目,同比增長分別26%、37%,營收分別為2.13億元、1.92億元。但這兩個業務占總體比重較小,僅占2.72%、2.45%。
據半年報介紹,得益于認知大模型的快速發展,汽車智能化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科大訊飛已面向汽車智能化及數字化領域已經建立了全面的產品服務體系,提供包括智能交互、智能音效、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場景解決方案。報告期內,科大訊飛上半年智能汽車業務新增前裝智能化產品出貨量近410萬套,累計出貨量超過5000萬套,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新增前裝出貨量同比增67%,上半年在線交互次數突破26.13億次,同比增長 88%,平均每月活躍用戶近1900萬。此外,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和應用成果得到了行業和市場的廣泛認可,據介紹,飛魚車載系統已與一汽、上汽、廣汽、奇瑞、江鈴、江淮、福特、本田等多家主流車企的近30款量產車型達成深度合作,其中搭載訊飛自研座艙域控制器產品的車型將于2024年陸續量產。
另一方面,醫療業務也快速拓展,報告期內,診后康復管理平臺全面接入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產品功能進行了全面升級,截至 2023年6月30日,已累計服務4.4萬患者,覆蓋20多個科室的主要病種,在常態化應用的醫院,服務超60%出院患者,醫生管理效率提升10倍,患者依從性提升2.4倍,出院患者隨訪率和咨詢實時響應率達100%,患者滿意度提高至98%。
全科輔助診斷的技術訊飛“智醫助理”也實現規模化應用,截止中報期末,累計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8個區縣并常態化應用,輔助基層醫生完成超過2.3億份規范電子病歷,累計為基層醫生提供了6.4億余次AI輔助診療建議。
上半年股價上漲九成,多個大股東減持套現
中報顯示,目前中國移動共持有科大訊飛2.48億股,占該公司總股本比例10.7%,為科大訊飛的第一大股東。據了解,中國移動持有的股份主要是通過參與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取得,2013年,科大訊飛以非公開發行計劃募集資金約17.5億元,引入中國移動作為戰略投資。
但在解禁后,中國移動曾數次減持科大訊飛。南都記者梳理發現,中國移動在2020年8月-10月期間,累計減持1083萬股,2021年年初時,科大訊飛發布公告稱中國移動本次減持計劃實施期限屆滿,累計減持公司0.49%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底,科大訊飛發布公告稱,收到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移動出具的《關于計劃減持公司股份的告知函》,中國移動計劃在8月22日-12月31日,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該公司股份不超過2315.67萬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1%。對于該次減持,中國移動方面表示,系根據中國移動的股權管理計劃回收投資成本,為實現良好的股東回報而開展。
除了中國移動,其他重要股東也有減持動作。今年三月,科大訊飛第三大股東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也發布了減持計劃,中報顯示,其期內累計完成減持842.1萬股,目前持7507.7萬股。此外,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陸股通)、張煒、葛衛東,期內分別減持3306.1萬股、1688萬股、325.4萬股,減持后持股
數量分別為8450萬股、4198萬股、1844.4萬股。
南都記者 馬寧寧 實習生 魏珊珊 發自上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