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海南行|樂東龍棲灣海洋牧場:智慧漁業為“海上糧倉”建設插上翅膀
(點擊圖片查看視頻)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8月14日消息(記者 張宏波)從海南樂東黎族自治縣龍棲灣海岸出發,向大海深處延伸約8海里,可以看見三個龐然大物矗立在蔚藍色的海洋中,一個是大型深水抗風浪兩萬立方米桁架智能養殖網箱,另兩個是智能養殖旅游平臺普盛海洋牧場1號和3號,這里便是樂東龍棲灣現代智慧海洋牧場,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八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之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14日,“奮進自貿港 譜寫新篇章”2023年全國重點媒體海南行暨交流推介活動采訪團來到樂東龍棲灣現代智慧海洋牧場,探秘樂東漁業轉型升級之路。記者 沙曉峰 攝
8月14日,“奮進自貿港 譜寫新篇章”2023年全國重點媒體海南行暨交流推介活動采訪團來到樂東龍棲灣現代智慧海洋牧場,探秘樂東漁業轉型升級之路。
樂東龍棲灣現代智慧海洋牧場現有平臺只需6個人即可正常運轉,在普盛海洋牧場1號,每當餌料投下,成千上萬的軍曹魚便會迅速向水面集結競相搶食,掀起白浪,這是屬于“海上糧倉”的專屬畫面。
“通過深海網箱、智能養殖平臺等手段,藏糧于海、囤魚戍海是水產養殖的新方向。”海南普盛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才喜介紹道。
據介紹,樂東龍棲灣現代智慧海洋牧場由海南普盛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設,海洋牧場規劃海域面積350公頃,項目2019年底開工建設以來快速推進。去年3月24日,海南首座深遠海智能養殖旅游平臺——“普盛海洋牧場1號”投產。去年11月4日,“普盛海洋牧場1號”起網第一批漁獲,豐收75萬斤深海魚。
這75萬斤漁獲,價值約2250萬元,凈利潤約40%,這是什么概念?曾經參觀過“普盛海洋牧場1號”的樂東利國鎮望樓港社區許多漁民深有感觸。采用傳統打魚方式,幾百艘小漁船,一年也就捕撈150萬斤魚類產品,而“普盛海洋牧場1號”的一批漁獲,就相當于他們半年的收獲。
深海養殖,不能忽視的是環保。林才喜介紹,龍棲灣現代智慧海洋牧場平臺采用了半潛式結構設計,能夠抵抗17級臺風,采用光伏等清潔能源供電,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配備海水淡化、污水處理、倉儲空間、休閑餐廳等生活設施。
8月14日,“奮進自貿港 譜寫新篇章”2023年全國重點媒體海南行暨交流推介活動采訪團來到樂東龍棲灣現代智慧海洋牧場,探秘樂東漁業轉型升級之路。記者 沙曉峰 攝
不僅如此,為了改善海洋生態,海南普盛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還在平臺所在海域投放15300空方人工魚礁。無人機、無人艇、水下機器人等新興設備實現自動水下巡航監測,高度機械化及自動化技術,使人工魚礁投放、海洋牧場評估、生態采捕更加準確。
今年2月8日,海南第二座深遠海智能養殖旅游平臺——“普盛海洋牧場3號”投產。與此同時,位于千家鎮,占地200畝的普盛海洋牧場陸域項目建設也正在推進,一期主體項目現已竣工,即將投產。
普盛海洋牧場1號。記者張宏波攝
普盛海洋牧場3號。記者張宏波攝
陸域項目不只是海上平臺的保障基地,更是深海養殖深加工的基地。這里建有生產加工中心(苗種繁育、冷鏈倉儲、深精加工、飼料加工等)、技術研發中心、科研大樓及生活配套等。
“普盛海洋陸域項目的冷庫容量可達4800萬斤,加工廠每年總產量可達1200萬斤。”林才喜說。隨著“普盛海洋牧場3號”投入使用,陸域工廠還將拓展苗種繁育、精深加工、飼料加工等業態,形成“苗種—養殖—深加工—高值化利用”的全產業鏈,面向國內市場加工包裝成品魚塊,深加工產生的邊角料加工為魚飼料、家禽飼料,從而降低養殖成本。
短短3年,樂東龍棲灣現代智慧海洋牧場能夠從無到有,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背后離不開當地政府主動服務,推著項目往前走,項目啟動之初面臨的用水短缺、用電不足、運輸成本高等堵點難點問題迅速得到解決。
為解決普盛海洋牧場項目海域附近沒有碼頭的交通難題,樂東政府投資3156萬元,開工建設龍棲灣休閑漁業接駁點,布置2個泊位,改造350米長的攔沙堤,并建設水、電等相關附屬設施,完善龍棲灣休閑漁業配套基礎設施。
“海南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牧場十分契合海南的優勢,也是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相信樂東龍棲灣海洋牧場會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四川新聞網記者李雪艷說。
商丘日報社記者蘇東鋒認為,發展深海養殖對漁民來說也是好事,改變傳統打魚方式,運用現代化手段,可以引導漁民“往深海走”,不斷增加漁民收入。
8月14日,“奮進自貿港 譜寫新篇章”2023年全國重點媒體海南行暨交流推介活動采訪團來到樂東龍棲灣現代智慧海洋牧場,探秘樂東漁業轉型升級之路。記者 沙曉峰 攝
據悉,下一步,樂東龍棲灣現代智慧海洋牧場計劃投放50臺桁架式抗風浪養殖網箱,每臺能產出80萬斤海產品,一年產出海產品將超過4000萬斤,打造現代海洋牧場生態科技特色產業園,建成海南最大現代化海產品養殖、加工及貿易基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