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三院楊渝平:保護膝關節,科學合理運動
運動醫學科普之一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大外科副主任、崇禮院區院長楊渝平
【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項錚
膝關節是最容易受傷、磨損的部位,我們該如何養護膝關節?日前,記者采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大外科副主任、崇禮院區院長楊渝平,他強調,保護膝關節,要科學合理運動,減少運動傷害。
髕骨很重要
膝關節非常特殊,它由三塊骨頭構成,大腿骨、小腿骨,髕骨組成。髕骨非常特殊,是一塊相對游離的骨頭,近端遠端都有肌腱和肌肉組織連接,很長,有固定的運動軌跡,很粗大,它的穩定性決定了膝關節的壽命。
髕骨是一個相對活動度大,不是特別固定的一塊骨頭,向里面突出兩邊的向外翹的v字形結構,它和大腿的股骨滑車匹配,當這兩個結構完全扣在一起的時候,膝關節使用的壽命比較長,醫學上稱作髕骨關節的運動軌跡正常。這樣的話使用年限比較多,如果運動軌跡不正常,磨損就多。就像高鐵的車輪,車輪跟鐵軌需要盡量地匹配,減少摩擦力,才能用的時間長。如果不匹配,偏斜了,使用壽命就短。
外面的一圈韌帶及里面的“軟墊”半月板,保障了關節的穩定。半月板起到穩定和填充的作用,能讓膝關節活動起來。韌帶就像馬的“韁繩”,走得慢點時不起作用,走得較快時才起作用。
膝蓋就像兩個“不倒翁”對在一起,活動方向非常重要。膝關節不能旋轉只能屈伸,只要一旋轉就會把半月板撕裂。很多運動有旋轉,所以就容易撕裂。
讓膝關節更健康
大多數膝關節有問題的人,其實都是髕骨有問題。
髕和骨形成一個關節,髕骨關節如果軌跡不好,髕骨軟骨或者髕骨關節軟骨就會磨損,軟骨磨損快,關節壽命就短,髕骨關節軟骨的壽命決定了膝關節的壽命。
軟骨由細胞和基質構成的,軟骨有磨損再生的過程,它邊磨損邊緣再生,軟骨細胞的營養來源于關節里面的液體,靠擠壓,即彎腿把營養擠壓到軟骨細胞里。所以要多做合適的運動,保證軟骨關節有營養來源。同時,股四頭肌或者大腿肌肉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保持膝關節的比較長久的健康。
通俗來講,要做屈伸動作,還要練習大腿肌肉力量,是保證膝關節健康的方法。靠墻靜蹲非常適合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主要鍛煉股四頭肌肌肉力量。具體方法是背靠墻,雙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呈下蹲姿勢,小腿長軸與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不要小于90度,一般每次蹲到無法堅持為結束,休息1—2分鐘,每天重復3—6次最好。
科學運動的建議
跑步是非常好的健身方式。但是楊渝平不建議使用跑步機。“用跑步機走路還可以,但是跑步尤其是那種帶爬坡的跑步機對膝蓋非常不好。”
很多人打球跑步的時候都佩戴護膝,認為這對膝關節的保護。對此楊渝平認為,“只有受傷的人才需要戴護膝。”要想健康地在這個社會上成長,必須適應環境,而不能只依賴遺傳的東西。必須讓膝蓋去適應外界的沖擊,讓膝蓋有力量,一上場就綁護膝,膝蓋沒有適應的過程,對膝蓋并不好。
“保護膝關節的最好的運動方式是游泳,跑步、走路也可以,最好不要爬山。”楊渝平告訴記者,運動要合理、科學、適度。無論什么運動,都不要過度。不該嘗試的運動和動作不要嘗試,嘗試就得承擔風險。盡量按照標準、專業的動作去訓練,減少運動傷害。運動前做一些熱身運動、運動后做一些拉伸和放松,同時,選擇專業一點的運動場地和運動裝備。同時,鞋非常重要,進行哪項運動,就盡量要用專業的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