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死不悔改,中方用三種手段反制核污染,連自衛隊都來救場
(資料圖)
近期,有關反對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輿論持續發酵,而作為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中國早在日本執意作惡的那一刻,就及時做出反制,那就是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不得不說,這一措施確實打到岸田政府的痛處了,一時間岸田政府不僅向中國進行交涉,極力要求中國取消相關措施,還去世界貿易組織告狀。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政府在必要時刻為維護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所做的措施完全合理合規,反而日本作為作惡的一方,理應反躬自省,并及時停止錯誤行徑。
然而,岸田政府卻死不悔改,3種手段齊出,意在擺脫當前困境。第一種,借助輿論之力“美化”自己,以便打消外界的疑慮。據觀察者網9月3日援引韓媒報道稱,日本東京電力公司3日當天邀請媒體記者參觀福島核污水排海設施,日方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媒體幫助其宣傳所謂的“海洋排放安全”的觀點。盡管東京電力公司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是當現場的記者接連表達不信任感時,該公司現場的工作人員并不能拿出讓人信服的事例來,尤其是當現場的一位法國記者提議由第三方機構或專家介入檢測工作時,負責現場解說的工作人員則避重就輕,不是談論日本在檢測放射性物質氚方面是多么的專業,就是拿國際原子能機構來背書,強調在相關的檢測工作中有該機構人員的參與。然而,自從國際原子能機構明確表示不替日本站臺后,對相關海域的檢測結果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岸田政府,即便相關放射性物質濃度超標,岸田政府也會刻意修飾,這種不讓其他第三方機構或專家參與檢測工作的行為就是在掩蓋心虛。
第二種,利用輿論詆毀中國,進而轉移外界視線,淡化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放的關注力度。具體來看,日本所用的伎倆主要有三種,一是突出報道“日本政府遭受來自中國的密集電話騷擾”,渲染“中國反日情緒高漲”,意在向外界傳達出“日本在華公民存在高風險”的假象,進而將日本裝扮成受害的一方,博取外界同情。二是刻意歪曲中國抵制日本水產品的目的,即污蔑中國是基于“地緣爭斗”才對日本出手的。三是將中國的環境問題與日本排放核污染水一事混為一談,依舊是在試圖改變外界關注的重點。
第三種,利用大量補貼,以求緩解當前日本漁業所遭受的沉重打擊。我們注意到,岸田政府此前早已設置了一個總計800億日元的基金,其中的500億日元用于補貼漁業,剩余的經費則用于改善日本水產品受損的形象。不僅如此,岸田政府近日又新增200億日元用來支援本土的漁業。毫無疑問,岸田政府明顯是本末倒置,與其在后續補貼因政府錯誤決定受影響的漁業,還不如將這些錢用在處理核污染水方面,畢竟關于核污染水的處理方案,岸田政府此前提出了5種,而此次偏偏就選取了成本最低的這一種,大致在17億到34億日元之間,這可比日本此次給本土漁業補貼的資金少太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眼看著當前的日本水產品嚴重滯銷,就連日本自衛隊都來救場了。據俄衛星社9月5日援引日媒報道稱,日本防衛次官增田和夫近日在防衛省內發布通知稱,日本防衛省和自衛隊將優先采購福島縣等地區的水產品,位于市谷的日本防衛省總部和自衛隊基地食堂等將進行采購。不難想象,即便日本本土的近23萬名自衛隊隊員竭力消耗相關的水產品,也無法有效地扭轉日本漁業當前所面臨的慘淡局面。相反,這還會激發自衛隊隊員越來越多的不滿情緒,畢竟誰都不想當“小白鼠”。總的來看,岸田政府這次明顯是“病急亂投醫”,而在不正視自身問題的基礎上所做出的任何補救措施都是徒勞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