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即將海試,或將交付南海艦隊,東海艦隊怎么排不上號?
據最新消息顯示,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號三座電磁彈射器上的工棚皆已拆除,這意味著彈射器的調試工作已經完成,接下來該艦將可能進行海試。
而殲15彈射型也有望在“福建艦”服役后完成上艦測試,在完成所有試驗試航工作后,“福建”艦將入列中國海軍,成為我軍第3艘戰斗航母。
不僅如此,還有消息顯示改建的煙囪冒出濃煙,這可能是在進行動力系統的測試工作,為未來的海試作鋪墊。
(資料圖)
整個海試過程可能要持續近一年,其中前半年將進行基本的海試工作,后半年將對艦上的武器系統的進行測試。
海試是航母交付部隊使用前的最后流程,需要將動力系統及其它海航系統的性能,以及雷達、彈射器、電子對抗等系統的作戰功能進行測試,照目前的進度來看,福建艦有望在2025年交付海軍使用。
福建艦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首艘航母,與遼寧號和山東號有明顯不同。改建放棄了傾斜甲板滑躍起飛的設計,
采用電磁彈射加平直甲板的組合,戰機的起降效率還有載彈量將會有顯著的提升。
其排水量達到8萬噸左右,更大的尺寸,使得該艦能容納60架以上的各型戰機,其中包括遼寧號和山東號上難以起降的艦載預警機。
此前改進型殲15彈性型戰斗機也在陸上進行了大量的彈射測試。而我國首款艦載五代戰機,也有望在福建號上服役。
此外,福建艦還搭載了雙波段雷達系統,擁有較強的態勢感知能力。
整體來看,福建艦的綜合戰力相較遼寧號和山東號有顯著提升,接近美國的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
航母是當今世界上最復雜的武器系統之一,當今世界上能夠研制并使用中大型航母的國家寥寥無幾。
即便是像英國這樣具有上百年歷史的海軍強國,也面臨著航母故障多,缺乏艦載機使用,因此航母難以發揮戰力的尷尬局面。
因此這種國之重器未來要部署在哪個方向,服役于我國哪支艦隊,頗具關注的價值。
而在去年年底南海艦隊發布的《南部戰區海軍向前方》宣傳片中,就出現了福建艦下水的畫面。
這部宣傳片中出現的艦艇,基本都是南海艦隊的現役艦艇,由此來看,福建艦未來很可能會交付南海艦隊使用。那么為何不交付給東海艦隊或北海艦隊使用呢?
首先東海和北海艦隊主要活躍于黃海和東海區域,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一般在一千公里左右,黃海和東海的區域有限,不適合航母常態化部署。
而黃海和東海,直接面對駐日美軍還有日本、韓國這兩個美國盟友,可謂是強敵環伺。
尤其是像韓國還有琉球群島上的部分美軍基地,距離我國只有數百公里遠,航母在此地區活動,完全處于對方戰機及反艦武器的打擊范圍之內。
如果局勢緊張,航母在這些海域活動將相當危險。
即便是和平時期,美國在琉球群島的嘉手納空軍基地也部署有大量的偵察機,這些偵察機時不時地就會對我國進行抵近偵察,
如果我國新航母在東海、黃海活動,免不了將受到美軍機的抵近騷擾,美軍也可以更方便地收集一些關鍵地軍事信息。
而部署在東海,前往其它海域也有所不便。首先從東海方向進入大洋,難免要通過琉球群島,
而此地集中了駐日美軍大部分,日本近年來也要加強此地的軍事部署。
等于說航母要從美日的眼皮子底下進出大洋,既不方便,又不安全。
而往南進入南海,則需要通過臺灣海峽,臺灣海峽只有一兩百公里寬,過往船只都處于岸基反艦導彈的射程范圍內。
整體來看東海活動空間有限,不適合航母常態化部署。而且周邊潛在敵很多,關鍵時刻航母恐難以進入其它海域,被困在黃海之中。
而相較而言,南海海域相當廣闊。周邊國家軍力有限,對航母的威脅較小。
而且南海南部的部分島礁距離我國大陸有上千公里遠,關鍵時刻防衛南海島礁的任務也適合航母來做。
而且我國航母未來可能會被部署在印度洋,保護我國海上的能源補給線,分配給南海艦隊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