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庭院經濟”讓鄉村有“看頭”更有“賺頭”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黎城縣圍繞農家庭院,積極引導農民群眾整合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的空余土地、空閑資源,大力發展不同類型的“庭院經濟”,奮力實現產購銷一體化,把“方寸地”建成“促收園”。
(資料圖)
剛進趙家山社區村民趙黎川家,空氣里、角角落落都散發著記憶中那股酸味回甘的老醋香。作為“醋壇子”負責人,村民趙黎川對這一缸缸老陳醋傾注了極深的心血和感情。
圖為:把味道醇香濃郁的老陳醋裝瓶
“我這個做醋都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工藝和配方,從年輕的時候就跟著家人學做醋,按工藝、配方逐步加工,40天左右就能做好,醋又香又酸,再把醋倒進缸中,這樣家里的缸也可以利用起來,最后就可以銷售了。”趙家山社區村民趙黎川說。
趙黎川不僅“繼承”了古法釀醋工藝,還有這些盛放老陳醋的大缸。一個個造型質樸、具有年代感,給一壇壇醋增添了時間的厚重。趙黎川所做的老陳醋是甄選上乘原料,堅持純手工制作。通過制曲、發酵、蒸料、攪拌、倒缸、再熬、浸淋等七道工序,才可做出味道醇香濃郁的老陳醋。
如今,趙黎川做的老陳醋已通過人傳人的方式,銷往當地及河南、河北等地,年收入可達四萬元。
圖為:手工月餅
同在趙家山社區的趙貴英也利用自家小院做起了生意,她專門購置了烤箱和模具,為鄰居們和客戶制作手工月餅。中秋節即將到來,不少群眾選擇自己動手做月餅,既能保證材質營養健康,還增添了生活情趣。
“快到中秋節了,來我家打月餅的人非常多,收益非常樂觀。”趙貴英邊為月餅刷油邊說。
年輕人有了增收新方式,老年人也找到掙錢新門路。趙家山社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侯虎”的發源地,近年來,該社區憑借非遺制作專業鎮的發展迅速“出圈”,成功打造太行巧娘一條街,沿街村巷形成了一道“足不出戶、就業致富”的靚麗風景線。
圖為:縫制好的布老虎
“守在家門口,在家縫老虎也能掙點零花錢,掌握了一些技能,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有了奔頭。”這是在社區工作的居家婦女霍利芝的心聲。看她們穿針引線、巧手翻飛,熟練地將繡有“平安”字樣的耳朵縫制在布老虎頭上,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太行巧娘”。
庭院經濟的發展,不僅帶動老百姓生活旺了起來,更讓人們的精神生活“富”了起來。
業態繁多的庭院經濟正在激活黎城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從實際出發,突出鄉土特色,重點發展黎侯鎮趙家山社區和程家山鎮路堡村。今年,黎城縣產業類型日漸豐富,全縣共發展致富小庭院200多處,涉及種植、養殖、加工、休閑服務等多個行業領域。(李黛寧、李靜楠)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紙漿:進口成本走平,下游需求改善,漿價區間震蕩
一、期貨市場概覽數據來源:文華財經新世紀期貨截止上周五,SP2309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