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容股份“關系戶”一堆!辯稱工傷事故不是安全生產問題!還轉貸違規
近期,河南國容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容股份”)在深交所主板遞交了招股說明書,保薦機構為中原證券。
此次IPO,國容股份此次擬發行4839.33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預計募集資金8.48億元,主要用于年產1.2萬噸高性能電子鋁箔擴產項目、年產500萬平方米低壓腐蝕箔和低壓化成箔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目前,國容股份已經對深交所下發的首輪問詢進行了回復。但公司自成立以來,存在多處經營不規范行為、頻繁的關聯交易,以及一系列的資本操作,可謂“應接不暇”。而公司成立四年后就想在主板IPO,到底是因為發展需要,還是有其他意圖,讓人有些捉摸不透。
【資料圖】
來源:官網
僅6%員工交金
首先,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公司員工的利益和安全,應該是被高度重視的。但就國容股份披露的內容來說,公司似乎并沒有盡到應盡責任。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下稱“報告期”),公司員工人數分別為417、613及779人。
然而,2020年度,公司住房公積金繳納比例卻只有6%,也就是說,公司僅為25人繳納了住房公積金。
在問詢回復中,公司稱是由于受規范意識不強、資金緊張以及員工繳納積極性不高等多種因素影響,2020年及2021年末,公司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繳納比例相對較低,不過隨著公司規范意識逐步提高,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繳納比例相應提高。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除部分員工自愿放棄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部分員工系退休返聘無法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部分新入職員工未及時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并已在次月補繳外,公司均為其他員工均繳納了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不過,除社保繳納不規范之外,國容股份全資子公司還發生過嚴重的安全事故,且公司存在披露不完全的嫌疑。
公司在申報材料中,僅對一起安全事故進行了披露,系2020年3月,其子公司河南科源電子鋁箔有限公司(下稱“科源電子”)發生過一起員工觸電工亡安全事故。
然而,在《保薦工作報告》中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子公司科源電子存在兩起安全事故”,可是另一起事故并未在申報材料中顯示,在問詢函中,深交所也對此給予了關注。
但公司在回復中,似乎玩起了“文字游戲”,稱該事故為工傷事件,不屬于安全生產事故。
這起“工傷事件”系在2021年7月20日,公司空壓機維修廠家河南寶特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在安裝調試空壓機的過程中,因檢修不當引起空壓機著火,造成三人不同程度的燒傷及空壓機損壞。受傷人員中包括2名公司員工及1名寶特機電的員工。
“殼”公司?
據招股書,國容股份成立于2019年4月17日,這樣來算,公司距今成立不到5年時間。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電子鋁箔和電極箔,屬于電子新材料行業中的中游產品,同時在不斷向腐蝕箔、化成箔等下游產業鏈延伸。
對于一家成立不久的新企業來說,國容股份卯足了勁追趕同行。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12億元、6.26億元、9.15億元,復合增長率為49.05%;凈利潤也實現快速增長,分別為0.18億元、0.49億元及1.39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201.89%。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同行業可比公司,如新疆眾和、東陽光、華鋒股份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幅度分別為5.95%、8.62%及4.39%。其中,海星股份營收雖然實現增長,但同比增長幅度也僅在7%左右。
從體量上來說,公司的營業收入上與新疆眾和、東陽光、海星股份仍存較大差距。也就是說,公司目前超高速增長的可持續性還是一個未知之謎。
實際上,2022年公司1.39億元的凈利潤中,公司子公司科源電子貢獻了約1.24億元的凈利潤,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利潤來源。
據悉,科源電子成立于2008年12月,截至2018年12月31日,科源電子都是金匯股份旗下的全資控股公司。
但由于經營不善,科源電子自成立以來長期虧損,導致金匯股份的部分股東不看好其未來發展,不愿對其繼續追加投資,于是決定出售科源電子的股權。
而彼時,有意收縮房地產業務,轉型實業投資的王翔宇、王偉民便開始與公司接觸,據悉,王翔宇、王偉民均為永城本地人,其家族自2009年起一直在永城市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
最終,雙方達成收購交易事項,招股書顯示,彼時為兼顧各方訴求,利于收購順利實施,決定新設國容有限作為收購主體,自此,國容有限遂成立。
另外,據招股書,2021年下半年及2022年度,公司另一家子公司,河南嘉榮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嘉榮電子”),對公司主營業務貢獻金額分別為0.55億元和1.37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 8.85%、15.09%。
如此來看,國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家“殼”公司,營收和凈利高度依賴子公司的“供血”。
關聯交易“無處不在”
公司的經營中,還存在諸多與關聯方相關的不規范行為。國容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科源電子,存在不規范的銀行轉貸行為。
招股書顯示,2020年,科源電子轉貸共分為三次進行轉貸,金額分別為2500萬元、3700萬元及2000萬元,合計高達8200萬元。
對此,公司在招股書中解釋稱,為滿足貸款銀行受托支付的要求,科源電子在取得銀行貸款后,以支付原材料采購款的名義,將資金劃給永城眾信鋁材有限公司(下稱“眾信鋁材”),再由眾信鋁材轉回至科源電子。
在首輪問詢回復中,國容股份承認公司的轉貸行為的確違反了《貸款通則》、《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存在不規范之處。
而科源電子轉貸的對象,也就是眾信鋁材,這到底是何方神圣?
經查詢,眾信鋁材系永城眾信鋁材有限公司,設立于2010年12月,100%控股股東為金匯股份……
此前,王翔宇和王偉民正是從金匯股份的手中收購了科源電子,也就是說,眾信鋁材其實是科源電子的前東家。
而更有意思的是,招股書顯示,2020年眾信鋁材還是公司的第一大供應商,交易金額高達1.36億元,占公司采購額的比例高達53.91%。
不過,招股書顯示,眾信鋁材目前已無實際經營業務。
對此,公司在一輪問詢回復中解釋稱,科源電子和眾信鋁材系金匯股份當時發展鋁電解電容器用鋁箔材料而成立的具有上下游產業鏈關系的公司,而科源電子與眾信鋁材合作時間較長。2019年公司收購科源電子后,仍通過眾信鋁材向包頭鋁業采購高純鋁,主要系眾信鋁材與包頭鋁業合作周期較長,信用政策相對較為靈活,故在一定時間內科源電子仍通過眾信鋁材向包頭鋁業采購高純鋁。2021年后為規范公司治理,減少關聯交易,2021 年度,科源電子不再通過眾信鋁材向包頭鋁業采購,而是由公司直接向包頭鋁業采購,眾信鋁材也由2021年退出公司前五大供應商。
除與供應商的關聯交易外,公司的第一大客戶也是“關系戶”,這就要從公司另一家非控股子公司嘉榮電子說起。
嘉榮電子成立于2020年7月,由國容有限、呂海華、范豐良共同出資設立,主營業務為腐蝕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2021年的7月,艾華集團以560萬元價格,對嘉榮電子新增250萬元注冊資本,成為嘉榮電子的股東之一。招股書顯示,目前艾華集團持有嘉榮電子20%的股份,此外,國容股份及其核心技術人員呂海華分別持股44%及36%。
而在艾華集團作為嘉榮電子的股東之后,2022年,艾華集團也登上了公司大客戶名單的首位。
報告期內,公司向艾華集團的銷售金額分別為0.78億元、0.50億元及1.63億元,占當期營收比例分別為12.08%、12.52%、17.87%。
面對公司這么多筆錯綜復雜的關聯交易,相關金融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很可能存在利益輸送。
見習記者 李昕
版式 佘詩婕
編輯 褚念穎
1
2
3
4
IPO日報是《國際金融報》旗下新媒體,對平臺刊載內容享有著作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粵水電(002060.SZ):能源投資公司擬斥約25億元在西藏自治區白朗縣投建500兆瓦農光儲一體化項目
智通財經APP訊,粵水電(002060 SZ)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粵水電建筑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