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捕捉2019年三波黃金大趨勢,說到底我靠的是這些
今天回看昨天,是翻過去的歷史,相對于今天,昨天是今天以及未來的基石,有無盡的回味與啟發。
已經逝去的2019年,再一次印證了趨勢為王的操作理念。回看2019年的黃金行情,能稱之為趨勢的只有寥寥幾波,但只要能把握住,即可實現資金的大飛躍和交易理念的升華。
在經歷了2019年1-4月的糾結行情,頻繁的日內交易,小賺和小損的犬牙交錯,四個月的等待才看清趨勢并把握住從1280-1450的大行情,再到把握住9月到11月的1536到1450的一波回調,以及最近的一波1485的多頭行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各種熱門消息助力黃金大漲,對于消息面對行情的影響,我有一些感悟,做如下分享:
一、理性客觀看待市場,漲和跌是一種概率
在市場上,除了K線就是林林總總的消息。信息分兩類,一類是有確切答案的,如數學公式,物理定律,天文運行軌跡。這一類學科,可以用“因果關系”來去描述,有了A和B,就能得出C,而且是百分之百能推論出C。
另一類學科,沒有確定答案,例如經濟學、歷史、社會學以及交易學。心理學家做無數的實驗,他們得出的結論也只是:“有證據表明,當A和B現象出現時,人有多少概率會做C“。經濟學更不用說,無數的經濟學家前仆后繼,提出一個又一個"理論",然后被現實打臉,掃進文獻類垃圾堆,沒有幾個理論是能真正應用到現實生活的。以上的學科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是“混沌”,沒有直接因果關系,只有“概率關系”。
當代新聞媒體,有一個非常誤導人的行為,就是把“概率關系”的事情,描述成“直接因果關系”。
比如,黃金今天漲了1%,是因為全世界發生的所有事件綜合而造成的結果,但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新聞,總喜歡描述成“因為發生了A,所以黃金漲了1%”。
以上就是一個大眾的誤區——誤以為市場升跌跟新聞、消息有絕對因果關系。
新聞媒體喜歡把“概率事件,隨機事件”描述成“因果事件”,有幾個原因:
1、吸引眼球,博點擊率。例如,文章標題寫“今日黃金大漲1%!全因今天發生的這件事!”,是不是比“因為甲乙丙丁件事,綜合導致黃金漲了1%”更吸眼球。
2、寫稿的圖省事,每天用一個固定套路來寫,不用動腦子。他們也只是混口飯吃而已,你指望他給你提供什么真理?
3、語句的通病。日常對話中,也濫用“因為”這個詞,很多沒有因果關系的事情,也愛用“因為……所以”這樣的句 式來連接,導致了人們辨別“因果關系”和“概率關系”能力減弱。
4、寫給新手們看的,標題事件吸引眼球。
二、隨機性
這就好比回合制游戲里,有的招數傷害是100-999,最終造成多少點傷害就看你運氣了,這就是“隨機性”。
金融市場也是一樣。就算100件新聞里99件都利好,也不能保證今天100%是漲的。
下圖簡單描述了合理思考的過程。經過一番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是:有XX%概率漲(概率性),波動范圍大概是XX-XX點(隨機性)。
三、市場的波動是所有交易者的操作造成的
經濟學流行一句話:市場包容消化一切。但人們往往對這句話理解有誤。這句話的錯誤解讀是:今天發生的所有新聞,最終都貢獻到了市場的升跌中。
正確的解讀應如下:
新聞還是那些新聞,但經過全球無數交易者的過濾和處理后,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最終在鍵盤上的交易操作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水平不一樣,有高手的大腦加工出來的操作,也有很多不理性的、新手的、被片面新聞忽悠的玩家做出來的操作,因此增加了最終市場升跌的隨機性。
舉個例子,100個玩家里有80個玩家是腦門一拍,頭腦一熱,或者扔骰子做出來的操作,那么請問市場還能是“確定性”的嗎?然而這就是現實中的市場,100人里面有80個都是低手、韭菜,或分析能力弱的,或仍在摸索道路上的玩家。
談完理性看待與分析消息面對行情的影響,想做好交易,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
基本面分析、技術面分析(結合圖表)、消息面分析(揣摩對手的心理)、倉位管理(如何開倉平倉止盈止損)。
1、基本面分析,用于掌握大勢。
任何的升跌,就算一時逆勢出現不合理的波動,但最終都要順應大勢(一般看到周線圖,就基本是順應基本面的了)。
2、技術分析,在順勢的前提下,找出最佳入場點。
3、揣摩對手交易心理。
對手分兩大類,一是“方向性錢”,既大機構、基金等;二是“韭菜”,即80%以上的散戶。基本原則就是洞悉方向性資金的動作(除非你里面有人,否則就要靠自己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了),避免和韭菜們做一樣的事情。
4、倉位管理。
前面三步,讓我們知道出兵的方向、出兵的地點、對手的行軍路線。第四步,就是要分配好自己手里的資金。
假如你知道“敵人有90%幾率順勢,走大路,10%幾率在小路埋伏”,然后你大吼一聲,“10%算得了什么,全軍跟我走小路!”這就是你倉位管理能力不合格的表現。
綜上,做好交易既要合理看待消息面對行情的影響,又要在順勢的情況下用適當的入場點位確保自己的盈利最大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