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2023年國家氣候生態品牌發布會在南寧舉辦
(資料圖片)
新華網南寧8月29日電(記者 楊馳)為深入推進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促進氣象與旅游、林業等多產業深度融合發展,8月29日,廣西2023年國家氣候生態品牌發布會在南寧市舉辦。來自廣西相關領域的數十名行業代表、專家學者、政府人士出席本次發布會。
發布會上,主辦方為獲得“2022年中國氣候宜居縣”稱號的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以及獲得“2022年中國天然氧吧”稱號的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南寧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現場頒獎。據了解,目前廣西已有9個地區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8個地區獲“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縣)”稱號,氣候宜居城市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自治區氣象局副局長黃永新在致辭中表示,廣西氣象部門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納入廣西貫徹落實《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實施意見,積極推進“國家氣候生態品牌”示范創建工作,探索具有廣西特色的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發揮氣候趨利避害作用。中國氣象局和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艾婉秀在主題發言中表示,“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氣候宜居城市”“避暑旅游目的地” 等品牌的創建,是氣候趨利的生動體現,是氣象部門推進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正逐步成為支持地方發展綠色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
在深入挖掘氣候生態品牌價值的基礎上,廣西各地氣象部門也大力開展旅游氣象保障服務,開展涉水景區山洪氣象預警能力建設。自治區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副處長熊文兵表示,廣西將各地旅游主管部門安全責任人納入氣象災害預警發布范疇、在旅游景區建設氣象災害監測和預警傳播設施、聯合旅游部門開展景區防雷安全檢查等,多渠道、多形式地為各地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氣象保障。
近年來,廣西氣象和文旅部門不斷深化合作,加強廣西氣候資源、自然地理和歷史文化底蘊挖掘,打造了一批獨特的氣象元素旅游品牌,增添“氣象+旅游”的新旅游熱點。同時,廣西將“氣象+林業”的森林康養作為林業產業與鄉村振興、旅游、健康產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據了解,本次發布會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服務中心承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