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的“老鴇”,是“萬鳥之妻”?這種鳥竟比朱鹮還稀有
你知道什么是“老鴇”嗎?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應該都對這個詞不陌生了,不過今天要說的可不是電視劇里的青樓老鴇,而是自然界中的一種鳥類,據說這種鳥可以和任何一種鳥類交配,實在是“鳥盡可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清代《古今圖書集成》中有這樣一個記錄:“鴇鳥為眾鳥所淫,相傳老娼呼鴇出于此。”
什么是“眾鳥所淫”呢?簡單來說就是雌性的大鴇在繁殖季節,什么鳥都可以和它交配,連野鴨子都可以,這種鳥的名稱后來被用于稱呼開青樓管妓女的老婦人。
雌性大鴇真的是“萬鳥之妻”嗎?大自然中還有這種鳥?
大鴇主要棲息在我國的東北內蒙古地區,湖北黃岡、武漢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大鴇的體型非常大,被稱為亞歐最大的鳥類。它們的頭部是灰色的,下體有白色的羽毛,頸背部有棕色條紋。
大鴇的食性很雜,喜歡生活在湖泊或者沼澤附近,它們通常成群結隊在一起覓食,喜歡吃湖邊水草的嫩芽,還會捕食岸上的青蛙、蚱蜢和蛐蛐,只要是能吃的昆蟲大鴇是來者不拒。會吃能吃讓大鴇長了一個肥碩的身體,成年的雄性大鴇可以長到18公斤,體長有一米多,看起來比火雞還要大。
這么優質的鳥類,我們的祖先為什么沒有馴化它們呢?
主要是大鴇的性成熟時間太長了,雌鳥要到4歲才能生蛋,雄鳥到5歲才會發情與雌鳥交配。雌性大鴇的產蛋頻次很低,人類祖先看不上它們是有原因的。大鴇也不像野雞或者火雞那樣容易馴化,它們的飛行能力很強,在尋找食物時大鴇的飛行高度在200米以下,遷徙的時候它們最高可以飛500米。大鴇雖然看起來像雞,實際上它們屬于鶴形目動物,這個目的動物飛行能力都很強。
大鴇非常機警,它們通常三五成群,群里的老大并不是雌鳥而是雄鳥,這些雌鳥都是雄鳥的配偶,這種社會關系和獅子很像。有的時候幾個大鴇群會集中到一塊,特別是繁殖季節,這時大鴇群就會來一場生命的狂歡。性成熟的雄鳥和雌鳥會任意交配,每一只雄鳥都有喜當爹的可能。
狂歡之后大鴇集群又會分開,以小隊的模式進行覓食。隊長不出意外肯定會誕下子女,至于是不是它的它也無所謂。
古人看到這種畫面,認為雌性大鴇“不守婦道”,竟然什么鳥都可以繁育后代。當然、這里的“什么鳥”特指雄性大鴇,并不是其它種類的鳥。后人越傳越離譜,從蜂鳥到老鷹都可行,想想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染色體數量都不一樣。
話說回來,這大鴇相比于鶴形目其它動物而言玩的確實比較花,看看丹頂鶴家族,它們實行的就是一夫一妻制。
大鴇原來在我國數量有很多,《詩經》里也有提到它。可惜到了近代大鴇的數量就逐年下降了,目前全球范圍內有近3000只大鴇,而我國野外只有400只。目前大鴇已經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了,比朱鹮還要稀有。
大鴇在東亞、中亞、歐洲都有分布,種群數量的減少與草地林地的退化有關。在清朝末年時,我國大鴇的數量也是世界最多的,這一百多年的時間導致大鴇數量驟然變少。
原因也比較奇葩,不知道什么時候哪個大夫胡說八道,說大鴇的內臟煉出的油能補腎益精,還把這種歪門邪說添到了中醫里。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補腎壯陽有一種特別的執念,于是大鴇開始被大量捕殺。特別是在東北地區,大鴇雖然飛得高,但是它不會在樹上筑巢,大鴇的巢穴和野雞窩差不多,人類帶著獵犬很容易就能找到它們,這讓大鴇很快就被團滅。即便大鴇逃脫了,那它們窩里的蛋也會被人拿走。
如果生物學專家和動保組織用點心,像大鴇這種鳥類還是很容易恢復種群數量的。它們不挑食,有補蛋的習慣,如果鳥巢里的蛋被偷了,雌鳥還會再生,一直持續兩個月,有這種習慣的鳥類在人工干預下一年可以產很多蛋,這些蛋可以進行人工孵化。
大鴇吃的也比較簡單,稻谷、面包蟲它們都能下肚。馴化也非常容易,長大了放到山林里自己就會覓食。大鴇從出生到長成只需要一年時間,雖然這時的它們還不能繁育后代只能算是亞成年,不過1冬齡的大鴇已經可以獨立生活了。這樣的鳥要是滅絕了,那人類真的是天理難容。
現在我國境內的大鴇只有400只左右,相關機構的工作人員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不要重蹈朱鹮的覆轍,種群數量降到600只以下,即便人工飼養也會因為近親繁殖產生很多畸形,華南虎就是一個教訓。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港股概念追蹤 | 上架即售罄!華為新機Mate60Pro提前上線 背后產業鏈有望漸進式回暖(附概念股)
華為推出了“HUAWEIMate60Pro先鋒計劃”,于29日12:08正式上線,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