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的包子宇宙,北方人根本不懂!
南方人的包子宇宙,北方人根本不懂!
我一不小心跌進了
南方包子的萬花筒
(資料圖)
身為一枚“包子控”,我一直困惑于一個現象:面食為主的北方,幾乎都是“巨屜”發面的大包子,而在米食為主的南方,卻能把包子玩出“七十二變”!
“包郵區”把包子稱為“饅頭”,有生煎和小籠灌湯包;贛閩客家地區用芋頭和面,炸成薯包子或芋包子;云貴地區的包子皮像酥餅,稱為破酥包;粵港澳大灣區除了叉燒包,還融合舶來甜品,創造出奶黃包和流沙包;而更遠的海南和臺灣,竟然還有椰絲包、芝士包……
南方人吃包子地圖,把我看餓了。
制圖/孫璐
南方包子譜系簡直像一個包羅萬象的小宇宙,沒有什么不能包進包子;南方人對包子的認知,充滿著開放性和多樣性,如此“兼容并包”,究竟原因何在?
帶著這個困惑,我就像痛仰樂隊那句歌詞:“一直往南方開、一直往南方開”,踏上了尋求南方包子宇宙之旅。
南方包子宇宙到底多少種花樣?
為什么江浙滬有些地方管包子叫“饅頭”?
南方包子到底和北方有哪些不同?
關注地道風物,回復【包子】查看全文
介紹一下我的朋友地道風物,他來自《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足跡遍布全國上千個市縣,只為探究中國每一寸土地的不一樣。
風物君的2000多篇原創文章,還寫了啥?
一只煎蛋,游走于中國菜的龐大體系中,上蓋澆頭,下鎮湯底,中間包藏山珍海味,天地萬物,謂之琳瑯滿目,變幻萬千。
來看看中國人的餐桌上,小小一只煎蛋,是怎么形成一個宇宙的?
《中國煎蛋地圖,專治各種不服!》
腸粉、滾粥、打邊爐、啫啫煲……從最早的沿江路大排檔,到陳家祠廣場后面無名小巷的海鮮小炒一條街,繼而珠江對岸的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白云區遠景路韓國風情街、永遠找不到停車位的天河員村四橫路、距離市區十幾公里外的大學城南五路,南沙區十九涌海鮮美食街一路燈火通明。
《中國最能熬夜的城市,宵夜吃得有多猛?》
這是中國的“第二縣”,她強勁的經濟,甚至已經超過了一些省、自治區的體量:若按人均算,則接近27萬元人民幣,超過了歐盟的平均水平。
誕生了“天下第一村”華西村的經濟實力背后,還有著怎樣的地道生活?
《“中國第二縣”,到底有多猛?》
慈溪不僅僅是楊梅產地,更是超越義烏的“浙江第一縣”。義烏名聲在外把小商品賣到全球,而慈溪則是貨物的供應者。2022年,慈溪一縣的GDP高達2521.6億元。
靠小海、敲年糕,慈溪人的生活有多快意?
《海中崛起的“浙江第一縣”,到底有多富?》
“哪里的XX最好吃”是風物君的主打系列,美食背后,講述的不僅是味道。想知道中國哪里的火鍋/砂鍋/肘子/骨頭/早飯/土豆/米粉/牛肉......最好吃嗎?
想知道一座城市的幸福程度,就去看他的早餐有多豐富,想知道中國各個省份早餐什么樣?哪里的早餐的最硬核?
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內容平臺
專業是風物君的最基礎要求
用最專業的攝影作品
最用心的文字
把最地道的中國風貌展現給你看
開啟你的風物之旅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