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學院:用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相關資料圖)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主要風俗習慣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與菖蒲、做香囊、系五彩繩、放紙鳶、雄黃酒、打馬球等。”九江學院英語角上,社團同學正在以留學生們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講述端午故事,現場氛圍熱烈活潑。
端午臨仲夏,時清日復長。近日,九江學院學生社團邀請留學生們參加了“粽香端午,共話文明”主題端午系列活動,通過包粽子、寫書法、誦古詩、戴香囊、編艾草、系彩繩等活動,讓留學生們體驗中華傳統節日習俗,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深入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內涵。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我非常高興來到中國,來到九江學院學習,讓我認識了一個神奇、偉大、文明、開放、包容的中國。我特別喜歡中國的毛筆字,看上去像一幅畫其實又是一幅字,好看又有意義。”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留學生JAKHONGIR說道。“書法是中國的國粹,我從小練習書法,今年已經有12年了,每個傳統節日,我都會積極參加社團組織的各種書法活動,用我的力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書法協會池芳明同學說。
近年來,九江學院團委將第二課堂學生社團作為媒介構建對外交流平臺,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校園氛圍,以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佳節為依托,以燈會、剪紙、書法、飛花令、制作香囊、投壺等傳統文化活動為載體,讓同學們近距離體驗傳統文化魅力,引導同學們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文化,努力成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者、傳播者、踐行者,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段雯)
責任編輯:朱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