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軸豐臺和義街道騰籠換鳥 打造商業航天等科技創新地
打造商業航天、未來食品、智能應用等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校地戰略合作人才智庫,構建“一軸、一園、三特色產業、一門戶站點”的“1131”產業發展格局……8月28日,豐臺區和義街道召開“和美與共,義道同輝”地區倍增追趕合作發展大會,匯聚38家企業、5所高校、16家委辦局、12家共建單位共謀合作促發展。此次大會,和義街道發布31項街道級服務包清單、50項街道級城市場景機會清單,與5所高校相關部門、學院建立人才對接機制,與轄區55家單位成立“和義街道合作發展戰略聯盟”,進一步培育功能性街鎮力量,做好南中軸騰籠換鳥“大文章”。
(資料圖)
“近年來和義街道立足南中軸生態軸、文化軸和發展軸功能定位,探索產業集聚發展,著力構建‘一軸、一園、三特色產業、一門戶站點’的‘1131’產業發展格局。”和義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博涵介紹,“一軸”是指以南中軸發展為引領,落實服務首都功能,布局國家文化展示、文化交流片區,展現南中軸文化風貌。“一園”是指展望南苑森林濕地公園遠景規劃,探索發展以綠色生態為基底的文旅、休閑、低碳產業,推動生態價值轉化。“三特色產業”是指加快培育和發展轄區特色產業,包括航天科技成果商業轉化、未來食品和合成生物技術、智能應用產業研發創新技術。“一門戶站點”是指以和義地鐵站為門戶站點,在400-800米半徑內建設綠色交通系統、城市客廳、連續慢行系統、特色文化風貌,打造活力示范街區。
值得一提的是,“三特色產業”的打造也有了初步的成果。依托和義科創產業園,打造航天科技成果商業轉化首站承接地,加強與航天一院對接,開展航天科技、智能裝備等企業的孵化,培育以商業航天為特色的軍民融合產業園區,推動天兵科技等商業航天企業“爆發式增長”。建設首農發展科技創新園區,打造未來食品產業和合成生物技術孵化地,依托首農食品集團等優勢資源,聚焦細胞培育肉、替代蛋白技術等食品科技領域,致力打造“空間運營+專業服務+孵投聯動”特色創新科技產業園區。支持突破數字技術創新園發展,打造智能應用產業研發創新培育地;聚焦智能遙信、遙測等加快集聚一批智能控制系統、智慧城市等智能應用領域創新企業,助推區域數字經濟創新升級。
為加強校地合作人才智庫建設,和義街道與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5所高校的相關部門、學院建立了人才對接機制,踐行“歡迎學子回家”活動,激活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智力資源。
此次大會和義街道圍繞地區主導重點產業方向,與清華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進行人才合作,在黨建共建、商業航天、未來食品技術、南森公園建設、優質社工培養等領域建設人才智庫,招攬“學子回家”,助力轄區建設和企業創新發展。
大會現場,“和義街道合作發展戰略聯盟”成立,涵蓋地區各類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和區域化黨建共建單位共55家單位,搭建起產業發展、行業孵化的平臺。
為充分發揮“服務管家”作用,和義街道在會上發布第一批街道服務包清單和城市場景機會清單,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和各層次人才的發展動能,凝聚地區發展合力。
“第一批街道級服務包清單共31項,明確服務事項、聯系人和聯系方式,為轄區企業提供黨建、市監、稅務、招商、教育、文化和醫療等方面的咨詢解答和服務指導,對服務包清單實行動態管理,轄區企業有需要,街道‘隨時在線、即刻響應’。”和義街道辦事處主任武巖磊介紹。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蒲長廷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楊益
編輯/彭小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