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非上市險企超六成盈利
非上市險企于近期紛紛披露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據《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統計,截至8月13日,在披露業績的145家非上市險企中,上半年有93家實現盈利,占比超六成,包括53家財險公司、34家人身險公司、6家再保險公司。
超七成財險公司盈利
2023年上半年,財產險行業依舊維持較穩健的發展態勢,盈利情況較好。
(資料圖)
據記者統計,共有73家非上市財險公司披露2023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中,盈利的公司達53家,占比超七成,共盈利61.38億元。
但實現承保盈利即綜合成本率小于100%的公司僅有26家,余下47家綜合成本率都高于100%,占比超六成。其中,綜合成本率超200%的公司有3家,分別為廣東能源自保、瑞再企商、太平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盈利排行前十的非上市財險公司分別是國壽財險、英大財險、鼎和財險、中華財險、永安財險、華泰財險、中石油專屬財險、紫金財險、國元農險、美亞財險,累計盈利56.26億元,占財險公司總盈利額的91.66%,馬太效應明顯。
39家公司盈利規模在1億元以下,占總盈利公司數量的73.58%。
此外,21家財險公司出現不同程度虧損,虧損總額達9.67億元。其中,中原農險虧損最多,達1.73億元。
在綜合投資收益率方面,除華農財險外,財險公司綜合投資收益率全部為正,其中,廣東能源自保最高。
方正證券認為,6月及下半年部分地區臺風等自然災害發生概率較大,巨災影響或將使得財產險在理賠端承壓。但頭部財產險公司在費控上的持續加強以及充分的集體準備金有望對沖巨災理賠帶來的綜合成本率上升壓力。
人身險公司全部投資盈利
2023年上半年,盈利的非上市人身險公司達34家,占比超五成。
其中,盈利排行前十的人身險公司分別是泰康人壽、中意人壽、工銀安盛人壽、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國壽養老、中宏人壽、交銀人壽、光大永明人壽、國民養老、安聯人壽,共盈利103.37億元。
此外,29家人身險公司出現不同程度虧損,虧損總額達78.57億元。其中,中郵人壽虧損最多,達28.81億元。
在償付能力報告中,這些非上市險企同樣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投資成績單。據統計,在已披露投資收益相關指標的62家人身險公司中,全部實現綜合投資收益率為正,且平均值為2.44%,較上季度有所上升。同時,大部分險企綜合投資收益率均高于投資收益率,出現浮盈。其中,小康人壽、陸家嘴國泰人壽、中英人壽、復星保德信人壽、交銀人壽綜合投資收益率位列前五。
業內人士認為,大型險企體量大,投資方面相對較穩健,而中小險企由于投資資產規模小,易于操盤,在投資端往往更靈活,呈現出更大的差異性和波動性。
展望未來,財通證券表示,新舊產品切換后,代理人蓄客、適應新產品均需要時間,并且公司下階段業務重心將在增員上,因此預計8月開始負債端增速放緩不可避免。但在居民財富遷移、儲蓄需求旺盛,長期鎖定收益的儲蓄險相對優勢仍然明顯,績優代理人加速企穩、優增改善,開門紅準備充分的情況下,預計人身險仍有望實現正增長。
再保險公司企穩
2023年上半年,10家披露償付能力報告的再保險公司中有6家實現盈利,包括瑞士再保險、法國再保險、德國通用再保險、漢諾威再保險、前海再保險、大韓再保險,分別盈利2.22億元、1.01億元、3.24億元、3.14億元、1.06億元、0.02億元。
出現凈利潤虧損的公司為慕尼黑再保險、信利再保險、RGA美國再保險、中農再。其中,中農再虧損最大,達1.97億元。
在綜合投資收益率方面,再保險公司綜合投資收益率全部為正,其中,漢諾威再保險綜合投資收益率最高,為2.96%。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