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光了才知道真相:難怪財政吃緊,原來錢就是這樣被花掉的?
現在人們都知道,當初很多承攬中國各地政府新冠疫苗注射、核酸檢測項目的醫藥公司,沒有拿到全額的代為支付費用,而且老年人養老金的發放也存在了較大的壓力。因為領取養老金的人增多了,養老金的資金池萎縮了,但是從財政向里面撥款又存在困難,各地財政都比較吃緊。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盡管各地貧富不均,但是總體來說,各地政府之前還是有較多的儲蓄的,為什么現在財政這么吃緊呢?
(資料圖)
財政吃緊的原因
一是疫情三年,只花不賺。
新冠肺炎疫情從2020年開始蔓延至全球,由于減少人員流動和物品流動能夠阻止新冠病毒通過人物進行傳播,因此全球各地都限制了人員的活動,很多商場都關門了,很多工廠都停產了。國際航班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頻繁往來了。
由于各行各業都停產了,消費也處于停滯的狀態,所以各級政府都沒有法獲得稅收,就是各種行政罰款也沒有了,所以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都停止了。停止了還不要緊,支出還顯著增加了。
財政支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修建方艙醫院花費了大量的錢。其中包括人員費用、材料費用和里面的設施費用。二是為居民提供免費的核酸檢測項目和疫苗注冊項目所花的費用。這兩大項雖然對居民是免費的,但是要支付相關企業費用。
由于核酸檢測和疫苗生產都涉及到分子生物學技術,分子生物學所使用的很多材料都是進口材料,價格相當昂貴,因此核酸檢測和疫苗注射這兩個項目消耗了大量的財政資金。雖然一些訂單還沒有付款,但是付款的那一部分訂單數目也非常驚人。
和疫情有關的第三個支出就是在對人群進行隔離時所支付的住宿費用和餐飲費用以及消毒費用。別看消毒劑不貴,但是天天消毒、大面積消毒,那么消耗就非常巨大了。
二是樓堂管所修的太多。
一直以來,各地都有很多沒有用的建筑。一些地方換領導以后,或者是些專家頭腦一熱,提出了一些建議以后,就修建了一些用于旅游的所謂的文化建筑。例如這個地方李白曾經來過,那么就要修建一座建筑來提升所謂的地方文化形象,從而吸引游客。
實際上這種建筑建的時候花了不少錢,結果沒有來,可是這個建筑還占據了寶貴的地塊,沒有發揮土地的價值。文化的建筑屬于公共建筑,所以建設資金都是政府掏的,怎么可能不浪費資金?
這類建筑在全國各地都有很多,而且每隔幾年都會建一些。最著名的當屬湖北荊州的關公雕像,這個雕像從建成到不得不遷移,共花了3億多元。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數字。
四是基礎設施投資過早。
這個問題也相當嚴重。很多地方并不需要地鐵,因為當地的公共交通還沒有達到應急的程度,地面交通特別發達,道路規劃非常完好,私家車和公交車之間并沒有發生擁擠的情況,然而這些地方卻開發地鐵項目。
地鐵項目不同于地面道路,由于考慮到安全等各種因素,耗資巨大,由于這是公共交通,所以資金也是財政支出的。有一段時期,全國很多地市都申報地鐵項目,現在這種現象已經有所遏制了,那些已經修建完地鐵但是卻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地方,想收回這筆錢就沒有可能了。
財政吃緊的脫困之路
那么怎么解決財政資金的困局呢?辦法有好幾個。
第1個就是壓縮開支。
可以省錢的地方很多。大錢要省,沒用的建筑、沒用的基礎設施不要再建了。其實省小錢也能夠省不少錢,正所謂積少成多。例如很多地方在路邊的行道樹上放入了很多景觀燈,夜晚的時候就燈火輝煌,實際上行人很少,也沒有多少游客。
既不能起到照明的作用,也不能夠提升游客的數量,增加住宿和商業的收入,提高稅收水平,反而浪費電。電價不貴,每天都消耗一點一點電,成年累月,費用損失就很可觀了。這些景觀燈的費用都是政府支付的。
第2個就是招商引資,擴大就業。
錢不是省出來的,錢是掙出來的。只有能掙更多的錢,再省錢才能夠積累更多的財富,所以各地政府繼續招商引資,增加就業。增加企業的就業數量還能夠增加稅收,所以是一個最正確的選擇,也是必須進行的選擇。
第3個就是盤活資產。
很多基礎設施和建筑建了以后,如果拆了也需要花不少錢,興許以后能用得上,但是現在卻顯不出其價值,怎么辦呢?進行資產盤活,地鐵等基礎設施顯然不能夠進行商業開發,因為這會影響其結構,導致其安全水平下降。
對于某些地面建筑,就可以充分進行利用,稍加修飾,改變其用途。如一些原本用于旅游的場景,現在沒有用了,那么就可以開發成商業設施,這樣就不會浪費土地了,還能夠增加稅收收入,解決一部分就業問題。
結語
路是人走出來的,問題無論有多么可怕,只要追根溯源,庖丁解牛,總能夠有找到解決的辦法。所以不要坐在屋里面愁眉苦臉,要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更快地解決財政資金被浪費和緊張兩大難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