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話繪 | 學校小賣部的“生意經”要念“緊箍咒”
(相關資料圖)
8月27日,廣東肇慶“懷集中學150平方米小賣部招租項目”競拍完成,5年租金總額成交價超900萬元,引發網絡熱議。8月28日,當地發通報回應,小賣部歸屬縣國資管理,資產出租收入全部上繳縣財政,根據承包合同規定,小賣部所有商品售價不得高于市場零售價格。
2023年2月,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安部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春季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確中小學校、幼兒園原則上不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確需設置的,不宜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如果懷集中學確實屬于可以打破原則的情況,那么小賣部作為學校生活的基礎設施,能否堅持公益屬性?又如何確保不售賣“三高”食品?
小賣部5年租金943萬元,平均每個月租金近16萬,意味著小賣部分攤到每天至少要有5000元以上收入。競拍者肯定進行過成本核算,有的賺,且賺得不少,才出紛紛出價競拍。面對利潤不菲的小賣部,大家的擔憂是高額的租金是否會轉嫁到學生身上?
過來人的擔憂有著深厚的現實基礎,一個有著8300多名學生、半封閉管理的學校,學生的購買力不可小覷。遠離父母的監管,小賣部又自帶社交屬性,自控能力、議價能力較弱的學生很容易成為小賣部“收割”的對象。
盡管當地回應小賣部售價不超市場零售價,但租金帶來的經營壓力擺在前,小賣部經營者能否堅持合法、合規經營,還需要多部門加強監管?!叭摺笔称纺芊褶鸪鍪圪u范圍;物價和市場監管部門能否對其價格加強監測,維護學生的權益;當地能否壓實壓緊監管責任,守護校園食品安全。
學校小賣部不是大賣場,拍賣之后,監管也要跟上,才能讓孩子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家長自然放心。
(漫畫 張葉 評論 王亞楠 景潔 策劃 殷小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