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20GWh年產能 儲能賽道又迎“新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費心懿 張家港報道
協鑫在儲能產業上再下一城。
【資料圖】
日前,協鑫能科(002015.SZ)下屬控股子公司張家港協鑫超能云動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GWh儲能系統項目在江蘇省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投產。
“它的投產對儲能上網電價的下行起到了推動作用,對儲能系統電池包的安全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根據公告,項目定位為液冷PACK標準化單元、儲能液冷一體機、儲能液冷集裝箱、場站式超級儲能電站、建筑一體化儲能磚(儲能單元)、光儲充算一體化等高端儲能產品的研發制造,產品適用于電源側、電網側和大基地、工商業分布式等多元化場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現場獲悉,該工廠占地面積達到200畝,總廠房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采用了行業領先的儲能電池系統產品生產工藝和自動化生產線設備,預計2024年實現產值140億元。
事實上,20GWh的儲能系統項目產能并非一個小數量。今年上半年,國內儲能新增投運規模為16.7GWh,超過去年全年增量總和。
“儲能業務前景無限”
70天前,這座目標成為儲能行業智能制造標桿的工廠還是一座生產光伏組件的工廠。僅用兩個多月的時間,便實現了從立項到投產的全過程,承載起新的使命。
與70天前項目開工同期而行的,還有位于四川仁壽經濟開發區的四川協鑫鋰電年產36萬噸磷酸鐵鋰儲能材料項目,已于7月1日正式投產。
早前6月21日,協鑫宣布與珠海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其中明確投資的已經包括40GWh儲能電芯項目。雙方還將共同推動儲能PACK電池、移動能源、產業基金合作、儲能產業投資等一攬子產業項目合作。
當被問及協鑫進入儲能的動作為何如此之快,朱共山拿他在光伏行業的20多年經驗打了個比方,早期光伏度電成本高達3塊多,2009年降到2塊9毛,現在只要1毛多。“所有的產業革命,歸根到底都是材料的革命。目前儲能這一塊,我認為在材料領域還要再次創新。”
朱共山預判,中國光伏到2030年的規模大概在1TW,而儲能未來的規模將是光伏的1.5倍到2倍——儲能的市場遠大于光伏。“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儲能業務前景無限。”
協鑫在材料端的投入和成效已經初露端倪,如同其麾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協鑫科技(3800.HK)所引以為豪的顆粒硅制備工藝,不同于當前市場主流采用的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制備的塊狀硅,其成本及減碳優勢日漸凸顯。協鑫仁壽項目是全球首個采用物理法工藝的磷酸鐵鋰項目,實現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成本降低46%,投資成本降低超過50%。
在張家港,協鑫的“錨點”是PACK包,“動力電池企業做儲能往往更重視電芯生產的智能化和工業4.0的目標。不同的是,動力電池需要的是小PACK包,而儲能需要大的電池包。”張家港工廠是一座以先進新型儲能材料為依托,以鋰電池及儲能系統集成為核心,在儲能產業領域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智造基地,“電芯材料是我的,但是現在風口下的電芯我不做。”朱共山目標清晰。
未來,該項目還將與協鑫江蘇徐州、四川仁壽、廣東珠海、四會等儲能科技、材料基地形成垂直一體化聯動,以“大平臺+大生態+大基地”模式運轉。
儲充算一體的新場景
“儲能的價值不僅僅是對于電網而言的,還在于加速了汽車和城市新能源的發展。”朱共山認為,“超充市場巨大,電動汽車與分布式儲能系統協同發展,對城市能源消費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協鑫能科已啟動“電力+儲能+算力”三位一體戰略。朱共山提到,未來能源負荷側將從大而強轉向大而散,“每家每戶、每個工廠、每條街道都將形成分布式能源,這需要大量的儲能與算力支撐。”就在張家港項目投產前一天,協鑫智算(蘇州)中心在2023長三角算力發展大會上正式揭牌。
朱共山表示,加快發展新型儲能,既是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消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客觀需要,也是國際裝備制造業競爭的熱點領域。截至目前,協鑫已形成正負極材料、BMS/PCS系統以及PACK、儲能電站等疊加優勢,掌握超充、大型儲能單相液冷技術,新型CTS系統工藝等一系列儲能核心技術,擁有超能級循環、超長設計壽命、三級熱阻隔等高安全性能。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倒計時開始……備受期待的《高層都市(Highrise City)》將于 2023 年 9 月 4 日在Steam上發布
來自 FourExo Entertainment 和 Deck13 Spotlight 的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