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七線立體交匯 見證鐵路百年崢嶸歲月
8月29日中午,隨著首趟檢測列車從長清站開出,濟鄭高鐵山東段正式進入聯調聯試階段。
濟鄭高鐵山東段已開始聯調聯試
沿濟南西站往南走5公里,從空中鳥瞰,濟鄭高鐵跨京滬高鐵特大橋像一條巨龍東西橫臥。作為鐵路隊伍中的后來者,濟鄭高鐵與前輩京滬高鐵、津浦鐵路在這里交匯,好似彼此打了個招呼,又各自向遠方延伸。
【資料圖】
濟鄭高鐵跨京滬高鐵特大橋
這一聲招呼,跨越了110年,是老中幼三代鐵路干線的百年互動,是新舊筑路技術的碰撞與迭代,更是中國鐵路百年崢嶸歲月的歷史見證。
站在濟鄭高鐵、京滬高鐵、津浦鐵路的立體交匯點,追溯這三條鐵路的發展歷程,可以從中感受中國鐵路的崛起歷程。
高鐵動車組列車從濟鄭高鐵跨京滬高鐵特大橋下通過
說起中國鐵路的起源,1881年李鴻章主辦的“唐胥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建筑史”的正式開端。此后140多年間,中國鐵路經歷了跨越式發展: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從電力機車到高鐵動車,中國鐵路在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完成了從艱難起步到勉力跟跑到齊頭并跑再到全面領跑的跨越。
作為中國近現代鐵路交通的南北重要干線,1908年6月開建、1912年11月建成通車的津浦鐵路(又稱津浦線),不僅是清政府借款建成的最長一條鐵路,還可以說是清政府時期修建的最重要鐵路之一。它北起京奉鐵路天津北站,途經滄州、德州、濟南、泰安、兗州、滕州、徐州、宿州、蚌埠、滁州等地,南至南京浦口站,正線全長1013.83公里。
津浦鐵路于1912年建成通車,圖為濟南火車站站內天橋(圖片來自網絡)
1968年9月,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津浦線與滬寧線貫通運營,津浦鐵路成為京滬鐵路的一部分。改革開放以來,京滬鐵路歷經6次大提速,時速由100公里提升至200公里。經過多次升級改造,津浦鐵路濟南段成了現在的水白鐵路線。
多條鐵路線在泉城西南交匯
“世界高鐵看中國,中國高鐵看京滬。”京滬高鐵作為連接首都北京與“魔都”上海的高速鐵路,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京滬高鐵北起北京南站,終到上海虹橋站,全長1318公里,設24個車站,運營速度350千米/小時。2008年4月18日開建,2011年6月30日全線通車。開通10多年來,京滬高鐵成了中國最繁忙的高速鐵路,還是國內效益最好的高鐵線路。
中國最忙、最賺錢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
預計將于年底全線貫通的濟鄭高鐵,東起濟南西站,西到鄭州東站,連接兩大沿黃大省山東、河南的省會城市濟南、鄭州,線路全長380公里,設計速度350公里/小時。
即將全線貫通的濟鄭高鐵
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連接線,打造沿黃“一字型”走廊的重要一環,濟鄭高鐵不僅是山東省“四橫六縱”綜合運輸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山東省高鐵網的西部出省大通道,還是濟南、鄭州兩個省會城市打造“米字型”高鐵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濟鄭高鐵全線通車運營后,魯豫兩省實現高鐵時代的“牽手”,結束山東聊城不通高鐵的歷史,濟南至鄭州通行時間也將縮短至1.5小時,對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進一步推進山東半島城市群與中原城市群互聯互通,促進黃河中下游沿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檢測列車通過濟鄭高鐵長清黃河特大橋
從1912年至今,110多年的跨越,中國鐵路早已完成了華麗蛻變。截至2022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5萬公里,其中高鐵4.2萬公里,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窺一斑而知全豹。津浦鐵路、京滬高鐵、濟鄭高鐵,三條鐵路的變遷,正是中國鐵路發展的美麗縮影。在濟鄭高鐵跨京滬高鐵特大橋這個立體交匯點上,3層7條上下行鐵路線,跨越110余年時光,見證了中國鐵路建設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三層七線立體交匯,見證中國鐵路事業發展
(濟南日報記者:劉文忠)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倒計時開始……備受期待的《高層都市(Highrise City)》將于 2023 年 9 月 4 日在Steam上發布
來自 FourExo Entertainment 和 Deck13 Spotlight 的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