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減持新規提振信心 反彈開啟聚焦成長
本報告導讀:
(資料圖)
監管首次將減持與分紅比例關聯,旨在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市場非理性沖擊減弱,風險偏好回升。TMT 與高端制造分紅比例不足,后續減持風險更弱,反彈聚焦成長。
摘要:
監管首次將減 持與分紅關聯,旨在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鼓勵市場信心。證監會明確表示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控股股東與實控人不得減持,并表示將嚴控其他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總量。
此前監管對減持行為的限制主要集中在減持的時間、規模、方式和信息披露方面,但對于能否減持限制較少。本次監管表態不僅意圖呵護市場投融資兩端的資金平衡,也為了保護投資者信心和利益。監管首次將融資行為與投資者回報結合起來。大股東與董監高作為內部人員,其不規范的減持會將資金轉移出公司,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與信心,而將分紅作為減持的前提正體現出監管維護投資者利益的積極態度。
減持政策短期減少市場非理性沖擊,長期維護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證監會在07 年就對減持行為做出過規定,在15 年證監會發布“18 號文”,在6 個月內禁止上市公司股東和管理人員的減持行為,而后發布《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規范了股東和管理層的減持行為。回顧歷史,在2015 年股市大幅波動之際,證監會曾推出緊急限制減持政策,減少了減持對市場帶來的非理性沖擊。在臨時政策到期后,減持監管步入常態化,并根據現實情況及時調整完善,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和減持規范程度,有效降低了金融風險,維護了投資者利益,保證了市場合理流動性,有利于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順周期板塊減持受限比例較高,傳媒/社零/通信等因分紅減持受限。
本次股份減持制度對破發、破凈公司提出限制,并對未進行分紅或分紅比例較低的上市公司進行了約束。基于證監會最新減持要求進行篩選,發現減持受限行業主要分布在銀行/地產/煤炭等順周期相關行業,因分紅不足而減持受限的公司主要分布在以傳媒/通信/電子為代表的科技成長,以及以社服零售/農林牧漁/紡織服裝為代表的部分消費品領域,關注后續相關企業內在價值與分紅比例提升帶來的投資機會。
市場風險偏好回升,科技板塊減持風險減弱,重視成長反彈。本次監管進一步規范減持行為將有兩方面影響。1)因分紅受限的個股主要聚焦在科技成長領域,主要包括TMT 與高端制造,未來減持的風險更小。
減持新規也有助于推動改善市場生態與提振投資者風險偏好,重視前期調整充分、后續催化密集的TMT 板塊。2)企業融資與居民分紅回報的有機結合能夠促進大股東更加重視企業的持續發展與盈利改善,也使得投資者能夠更為充分地享受企業成長帶來的資本回報,由此帶來的“財富效應”對改善居民收入預期、拉動內需等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風險提示:歷史經驗有效性有限,數據測算口徑存在偏差。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如圖在三角形abc中d是bc的中點ef是ad上的兩個三等分點(如圖在三角形abc中d是bc邊上一點)
導讀1、1、證明:2、 ∠3=∠1+∠2,∠3=∠4,∠1=∠2∴∠4=2∠2 ∠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