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上海大劇院不斷“長”
又一個8月27日即將到來,和上海大劇院首任總經理樂勝利、藝術總監錢世錦一起為大劇院建設嘔心瀝血的工程師們,在上海大劇院一樓A+藝術空間長廊重聚。
吸引這些爺爺、奶奶輩人群的是一件意想不到的文創產品——25周年院慶之際,上海大劇院推出的牛奶口味雪糕,造型是可愛的大劇院微型建筑,雪糕的棒簽上刻有“Art is cool”。
25年,上海大劇院不斷“長”出有趣的新內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水晶宮”永遠璀璨
25年前,上海大劇院用史無前例的各種“第一”推動業界打破觀念壁壘。1993年底,樂勝利接到調令擔任大劇院籌建指揮部總指揮時,人民廣場西北角還是體育宮,“那里的露天溜冰場,全市有名。”
1994年大年初五,上海向全世界發布要建造大劇院的信息,當時上海博物館已經動工,上海美術館、上海圖書館建設也在啟動。大劇院籌建指揮部一邊搞動遷,一邊搞招標。1994年4月,上海大劇院設計國際征集方案評審會召開。方案評審委員會通過無記名投票,全票通過法國A.R.T.E夏邦杰建筑事務所的設計方案,以豫園內的打唱臺為靈感,用碩大的屋頂、鮮明的立柱和開放式的劇場結構勾勒出上海大劇院的輪廓。
當年8月,工程隊伍開進工地,“建造中的大劇院工地一片泥濘,市領導幾乎每周開一次現場會,保證工程有條不紊地進行。”
樂勝利記得,大劇院建設之初,市領導提出:“大劇院要白天朦朦朧朧,夜晚晶瑩剔透。”看似矛盾的要求其實大有學問,“白天避免形成光污染,更防止陽光直射造成開空調產生的能源浪費。”
細看構成劇院外墻的749塊5.4平方米大小的玻璃,從粗到細的點形圖案疏密相隔,從0一直到95%,達到“潔白、通透、朦朧、晶瑩”的效果。鋼索上伸出一個個不銹鋼蛙爪,從不同方向將每塊重達200公斤的玻璃緊緊抓住,使整片玻璃幕墻簡潔、敞亮、安全。夜晚,上海大劇院華燈璀璨,猶如一座水晶宮,實現國內首屈一指的綠色低碳技術。
當時,指導安裝玻璃的德國專家一再強調,要從海外引進技術工人。沒想到,安裝工程開始后,來自安徽的技術工人“飛檐走壁”,讓德國人折服。樂勝利笑言,墻體的備用玻璃一直保存在倉庫里,沒有動過,“25年了,還是‘備用’。”
今年秋天,上海大劇院開放4個新空間,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與前輩們一樣,希望有更多人親近上海大劇院,劇院成為城市街區生活的一部分,“平時市民、游客從街邊走過,會被上海大劇院的敞亮場地、休閑空間吸引進來。除了看戲,劇院還能營造藝術氛圍,讓大家感受這個城市不一樣的溫度。”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上海大劇院2023—2024演出季,歌劇巨制、古典交響、經典芭蕾、人氣音樂劇等“大劇院特色”悉數重返。58臺480場演出中,近七成劇目為“首演首秀”。
問及錢世錦最感興趣的是哪場演出時,他不假思索地說,“我首選馬林斯基劇院《尼伯龍根的指環》。”10月,歌劇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將由指揮瓦萊里·捷杰耶夫與馬林斯基劇院獻演,一連4晚,拉滿歌劇迷的期待值,包括錢世錦。
當上海大劇院還是一個工地時,錢世錦就有堅定的想法,要引進世界四大歌劇流派——意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歌劇和俄羅斯歌劇的代表作。
1998年8月27日開業以來,上海大劇院秉承“國際性、藝術性、經典性、原創性”的品牌定位,迎接了數不清的世界頂級藝術家。從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到四大歌劇流派作品,更有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英國皇家歌劇院、巴黎國家歌劇院、莫斯科大劇院、馬林斯基劇院等國際一流藝術院團,帶來無數令人難忘的藝術瞬間。
對品質絕不妥協的把控,早在上海大劇院邀請世界三大男高音時已見端倪。錢世錦堅持不做三人拼盤演唱會,“三大男高音要一個個來,開個人專場音樂會,把代表作一一都唱一遍,給上海觀眾足夠時長的音樂享受。”
“你對2023—2024演出季最感興趣的項目是什么?”張笑丁的首選是美國芭蕾舞劇院時隔23年再次來到上海大劇院。
2000年,美國芭蕾舞劇院攜《舞姬》亮相上海大劇院。當時,張笑丁負責制作大劇院開業二周年節目冊。她至今難忘《舞姬》精美劇照帶來的震撼。
今年11月,美國芭蕾舞劇院將在上海大劇院演出三場《吉賽爾》、兩場“芭蕾精粹專場”。“芭蕾精粹專場”是其中國巡演唯一“加場”,集合三位編舞大師喬治·巴蘭欽、依利·基里安、阿列克謝·羅曼斯基的經典之作。
“只有在上海站才有的‘芭蕾精粹專場’,意味著上海大劇院對內容運營更有掌控力,在舞團巡演常規菜單外又加了一張上海特有的新菜單。”張笑丁表示,新演出季節目單一發布,觀眾群“炸”了,北京同行們也發來祝賀,“到時要來上海嘗鮮。”
讓張笑丁念念不忘的,還有2024年5月,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雙首席”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將帶來《香奈兒傳奇》等兩套重量級節目,還將在上海大劇院與丈夫、著名小提琴家瓦汀·列賓罕見同臺;榮獲俄羅斯國家文學與藝術勛章的“歌劇女王”安娜·奈瑞貝科今秋來滬,演繹里姆斯基·柯薩科夫、拉赫瑪尼諾夫以及柴可夫斯基等俄羅斯作曲家曲目。“2017年,我們由于各種原因錯過安娜·奈瑞貝科,這次終于拿到她的上海首秀。”
上海大劇院舉辦的劇院藝術之旅,由專業的舞臺美術老師作為導覽員,帶領人們走下觀眾席,走上舞臺。 本報記者 董天曄 攝
“東方舞臺美學”現端倪
今年,3部上海大劇院“東方舞臺美學”系列作品都有了走向全國的計劃。昆劇《浮生六記》將亮相深圳舉辦的中日韓戲劇節,張軍、單雯主演的新版《牡丹亭》11月登陸臺北,譚元元主演的舞劇《白蛇》經過修改提升將于明年春天再度上演。
第四部“東方舞臺美學”系列作品進入劇本研發,以一幅家喻戶曉的中國人物畫為靈感,“我們希望觀眾走出劇場能議論劇情,回味角色。”張笑丁最近常刷到《浮生六記》觀后感,觀眾對情節、角色鞭辟入里的解讀,讓她直呼“沒想到”,“《浮生六記》幾經打磨,劇情越來越順滑,聽說中國劇協工作人員都看哭了。”
在錢世錦看來,“東方舞臺美學”系列作品與上海大劇院25年走過的路遙相呼應,“上海大劇院誕生時定位于交響樂、歌劇、芭蕾,但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傳統文化的追求。”
1999年,上海大劇院版越劇《紅樓夢》匯集錢惠麗、單仰萍、鄭國鳳、王志萍、方亞芬、華怡青等名角,名編劇徐進執筆,全部舞美設計按大劇院舞臺量身定制,僅各類技術小組就成立了10個。大劇院版《紅樓夢》營銷一直做到香港,那兒有一大批越劇戲迷,大劇院還針對戲迷家庭打出廣告:“忠不忠,孝不孝,就看你給不給丈母娘買《紅樓夢》。”
另一部讓錢世錦津津樂道的大劇院首演戲曲劇目是《大唐貴妃》。2001年,梅葆玖和張學津、李勝素和于魁智、史依弘和李軍三對名角聯袂登臺,《大唐貴妃》作為第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演出驚艷四座。“無論在哪里演出,觀眾始終沉浸在戲里,尤其是主題歌《梨花頌》唱響大江南北。”李軍說,“我走過世界上很多地方,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梨花頌》的聲音。”
布局音樂劇未來賽道
上海大劇院是國內最早的音樂劇演出場所。2002年21場《悲慘世界》、2003年53場《貓》、2004年35場《音樂之聲》、2005年100場《劇院魅影》、2006年101場《獅子王》,還有《音樂之聲》《媽媽咪呀!》和《發膠星夢》等,引領全國風氣之先。
集合劇場管理優勢,2023年底,由上海大劇院、上海西岸大劇院聯合呈現,百老匯沉浸式全新制作音樂劇《娜塔莎、皮埃爾與1812年的大彗星》將首演。劇組計劃在紐約招募12位演員,2000多人報名。這部音樂劇百老匯原版的音樂總監剛剛離開中國,在滬期間他參與挑選了14位中國演員。
“《娜塔莎、皮埃爾與1812年的大彗星》源自小說《戰爭與和平》,上海大劇院將制作長檔期的非常規劇場項目,對當下百老匯音樂人有著巨大吸引力,他們非常希望作品能夠被中國觀眾認識,打入巨大的中國演出市場。”張笑丁表示,劇組從導演到燈光師、音響師,都有中國人,舞美造型由大劇院挑選的中國團隊完成,“我們的設計師向外國導演介紹了服裝概念,對方盛贊比百老匯版本更時髦先鋒。”
“有段時間,大劇院不做音樂劇,不是放棄,而是因為把最好的劇目都做完了。”張笑丁說,“在第二輪音樂劇熱潮中,上海大劇院依舊是金字招牌。強有力的市場運作、落地技術保障,令大劇院從容布局未來的賽道。《搖滾學校》單場演出票房全國最高。澳門聽說《娜塔莎、皮埃爾與1812年的大彗星》的制作消息,第一時間洽詢我們巡演事項。”
5月起,《劇院魅影》中文版在上海大劇院首演40場,外方導演發現,2005年為安裝水晶吊燈在大劇院天花板打的洞還在,幫助裝臺的大劇院工作人員也是2005年打過交道的老熟人。“雙方合作非常有默契,放在其他劇院,《劇院魅影》復雜的舞臺效果也許會打折扣,但在上海大劇院首演,一定是100%甚至120%地完滿。”
堅持自己的跑道
每過幾年,上海每每有新的大型劇院誕生,張笑丁就常被問到有什么挑戰,她的回答始終如一,“上海是全國演出市場商業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是中國最高票倉。劇目在上海賣得好不好,對于劇團、創作者來說是關鍵評判標準。上海的人口數量、經濟繁榮,決定了有容量讓更多劇場、更多藝文活動產生。”
9月17日、19日,上海大劇院新演出季開幕歌劇《羅恩格林》首演,觀眾有一群初次進劇院的游戲玩家。今年上海大劇院創制中心首度攜手騰訊游戲《光與夜之戀》,邀請人氣角色擔任“特別推薦官”,解鎖“Z世代”觀眾圈層。消息公布當晚,點擊量超過10萬。
“演出季劇目與游戲聯動中,有一張圖是天鵝剪影,我以為大家會猜是《天鵝湖》,沒想到有人一下猜中是《羅恩格林》天鵝騎士。這些玩家還因為游戲推薦官,買票來看歌劇。”張笑丁感嘆學到新的一課,“與游戲合作,上海大劇院觀眾人群又有增量。我對大劇院劇目有信心,新觀眾進劇院,無論感受到溫暖、開心還是震撼,都能打開全新的世界。”
張笑丁記得那些跟隨大劇院成長的觀眾。新員工面試時,有人告訴她,小時候和父母一起來過大劇院看《天鵝湖》。大劇院與視頻網站嗶哩嗶哩團建,一位嗶哩嗶哩員工驕傲地說,自己和妻子戀愛時,一年到大劇院看了40場演出。
在漫長的工程建設生涯中,樂勝利見證上海音樂廳、上海文化廣場開業,為奉賢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交通銀行前灘31演藝中心出謀劃策。從1993年他籌建上海大劇院開始,30年過去了,上海從大劇院一枝獨秀,到劇院遍布全市。東方藝術中心、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音歌劇院、宛平劇院、嘉定保利大劇院……各種類型劇院滿足不同區域、不同口味觀眾需要。上海應該培養精品劇場意識,這是樂勝利反復強調的原則。
上海大劇院也在悄悄擴大版圖。音樂劇《過去五年》將在上海大劇院、YOUNG劇場接棒上演,在新演出季中進一步豐富構建“大西YOUNG聚場”聯動新體系。張笑丁說,“上海大劇院堅持自己的跑道,走一段,然后看看要不要校正方向。有人說,劇場多了,能吃到的蛋糕小了,博物館、美術館多了,觀眾被分流了。事實上,上海作為國際文化大都市,會產生聚集效應,更多演藝團體與觀眾愿意來到上海、感受上海。”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如圖在三角形abc中d是bc的中點ef是ad上的兩個三等分點(如圖在三角形abc中d是bc邊上一點)
導讀1、1、證明:2、 ∠3=∠1+∠2,∠3=∠4,∠1=∠2∴∠4=2∠2 ∠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