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 產業先行|廣西農信:寫好“特色”文章,增添發展動力
近年來,廣西農信社聚焦鄉村振興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政策,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加大對涉農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全區農合機構通過深入開展“萬名農信黨員進萬村”工程,共選派5720名金融專員赴16252個村鎮(社區)掛職,覆蓋率達100%;累計發放全區99%以上的脫貧人口小額信貸,余額達183.62億元。
2015年以來,廣西農信社先后派駐了四批駐村工作隊,定點幫扶田林縣浪平鎮弄陀村、香維村、甲朗村、江洞村和達妹村等5個脫貧村。駐村工作隊深入調查研究,依托地方特色資源優勢,緊盯產業發展,推動定點幫扶村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小到大的內涵式發展,為鄉村振興持續增添發展動力。
從無到有,點石成金
(資料圖)
浪平鎮土地和水資源極其短缺,人均耕地不足0.5畝,生產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頭水柜,這個問題在廣西農信社定點幫扶的5個村中尤為突出。在產業發展之初,駐村工作隊就遇到“四無”挑戰,即無土地、無資金、無技術和無人才的難題。
廣西農信社駐村工作隊員在幫扶村創業青年生豬養殖場調研。廣西農信社 供圖
駐村工作隊勇于探索,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總體思路,逐步解決了“四無”難題。一是互通有無,合作共贏。通過抱團發展、“飛地模式”等方式逐步解決產業用地問題。二是多方籌措,積少成多。2015年以來,廣西農信社通過設置黨費專項幫扶資金、行政保障經費、接受企業捐贈以及員工捐款等形式累計為定點幫扶村投入幫扶資金超1000萬元。三是內外挖掘,一專多能。通過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員、邀請專家現場培訓、共同聘請技術人才等方式持續為定點幫扶村提供技術指導。四是激發潛能、自主培養。努力培養“三支隊伍”,把村“兩委”打造成發展引路人,把種養殖大戶打造成產業帶頭人,把駐村工作隊打造成政策明白人。
發展特色,壯大產業
“我們村集體經濟油茶今年已經開始掛果,再過幾年進入豐產期,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將增加三五十萬不成問題,還能帶動村民務工增加收入,起到很好的聯農帶農作用,看來這條路我們是走對了,非常感謝廣西農信社這么多年來的指導和支持,我們一定要把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做大做強。”弄陀村黨支部副書記高興地說。
廣西農信社駐村工作隊員到獼猴桃基地查看果勢生長情況。廣西農信社 供圖
廣西農信社定點幫扶村根據實際情況,勇于探索,循序漸行,逐步形成種類多樣、結構合理、期限錯配的產業發展新局面。截至目前,已建成油茶基地1065畝、香椿基地165畝、牛心李基地298畝、珍珠李基地220畝、絲瓜種植基地20畝以及肉雞養殖場和高山臘肉廠各1個。
擴面提質,拓寬銷路
“同志們,趕緊接龍,這周駐村第一書記的快報是浪平壽桃!浪平壽桃型大而美觀,色澤鮮紅,口感香脆,是純正的綠色有機食品,有需要的趕緊接龍,數量有限,手慢無!”這樣的活動基本上每周都會開展一次。
浪平土雞蛋等農產品在自治區主辦的“壯美廣西、錦繡鄉村”活動現場推介。廣西農信社 供圖
近年來,廣西農信社為了幫助定點幫扶脫貧村的特色產品走向市場,翻越岑王老山的天然屏障,不斷在產品包裝、貨物運輸、銷售渠道等方面持續發力,基本形成早上出老山、中午到南寧、晚上到餐桌的物流鏈和銷售網。除了依托市場化的物流和銷售渠道,廣西農信社深挖自身優勢,在內部形成“一隊一城多平臺”的供銷體系,多渠道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下一步,廣西農信社將堅定立足“三農”,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定點幫扶村調查研究,找準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和痛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助推定點幫扶村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牙佳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