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共享:第六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關注開放科學基礎條件建設
(相關資料圖)
6月19日,第六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舉辦“開放科學基礎條件建設”專題分論壇,7位來自國內外科研機構、出版機構和行業組織的負責人,圍繞推進開放科學政策、規則、硬件設施等基礎條件建設,更好發揮科學資源對科技創新的支撐服務作用作專題報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館員劉筱敏主持了本場分論壇。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顧昕就如何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開展科學數據共享,如何在合法合理范圍內兼顧作者的知識產權利益等問題展開探討, 認為科技期刊應關注出版過程中的數據安全隱患,關注個體數據和整體數據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總監Emma Wilson分享了RSC近年來在開放科學生態下的優秀實踐方案,認為開放科學對提升科研效率、保障研究質量、推動科學創新和促進學界聯合具有積極作用。
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延紅結合公司業務,介紹了國內出版社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快構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開放高效、體系完備的科技公共服務系統,以及基于自主平臺開展的開放獲取出版實踐。
PLoS亞太事務總監Elaine Tham的報告從編審政策、期刊特征和工作流三個角度分享了PLoS支持開放科學的實踐經驗,探討如何建立一個支持開放科學的期刊計劃,并指出“信任”的建立需要在出版透明性、完整性、嚴謹性三方面同時努力。
施普林格·自然大中華區開放科學總監王重芳圍繞開放獲取、開放數據、開放平臺三要素,介紹了施普林格·自然有關開放科學的政策與服務,尤其是根據中國學者與機構的合作需求所提供的解決方案。
瑞士前沿出版社全球公共事務主管Stephan Kuster就“促進開放獲取與公平獲取”作視頻報告,認為開放科學在全球范圍內具有積極作用,可以使科學研究更易獲取,保障科研誠信,推動科研創新和技術發展。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數據出版實驗室副主任姜璐璐以科學數據銀行ScienceDB為例,介紹國內數據共享平臺的國際化建設實踐,展示了ScienceDB開展科學數據存儲與開放獲取的做法與成效。
在互動環節,與會代表就如何區分科學數據中的敏感數據、科學數據和論文的關聯及相互影響、科學數據的知識產權保護等話題與嘉賓進行了對話和研討。約80名與會代表參加本場分論壇。
原標題:《開放共享:第六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關注開放科學基礎條件建設》
關鍵詞:
相關文章
北交所&新三板周報:匯隆活塞上市首日換手率超90%;端午假期國內出游逾億次,貴州“村超”成新晉頂流;工信部:支持L3以上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
犀牛之星是國內專業的新三板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提供新三板和北交所股
精彩推送
觀速訊丨四創電子(600990.SH):目前民品的選擇主要是較復雜的汽車電子、高波層的通訊板塊等
格隆匯6月25日丨四創電子600990600990SH于2023年5月18日召開業績說明會
北交所&新三板周報:匯隆活塞上市首日換手率超90%;端午假期國內出游逾億次,貴州“村超”成新晉頂流;工信部:支持L3以上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
犀牛之星是國內專業的新三板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提供新三板和北交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