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古人叫朝開暮落花,為何韓國卻叫無窮花,并將其定為國花?
《禮記·月令》載,仲夏之月,“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堇榮”。時序的變化表現在物候上,總有自然萬物或生或滅,或榮或枯。
仲夏里的鹿在林里,蟬在樹間,并非想見就得見,倒是花草里的木堇,你愛或不愛,喜或不喜,在公園里,在街邊,轉身,回頭,總能看到。
(資料圖)
這個木堇,我們現在稱其為木槿,木槿也是這種植物在植物學上的官方名字。
常見的木槿花卻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遠到還在《詩經》的時代,木槿花就生活在中華的這片大地上,那時它叫“舜”,也就是《詩經·鄭風·有女同車》里的“有女同車,顏如舜華”的“舜”。
在舜和木槿的名字之外,這個植物還有很多小名,如朝開暮落花、日及、朝菌、朝生、藩籬草、籬障花、玉蒸、劍樹等。
舜、朝開暮落花、日及和朝菌、朝生這些名字都與木槿花開的特點有關,木槿花是早上開傍晚落,只開一瞬,故名舜、朝開暮落花,至于日及、朝菌、朝生這些名字,其實,都與木槿花于早上開花的特性有關。
同為木槿花,我國古人認為它朝開幕落、只開一瞬,而韓國卻叫它無窮花,并將其定為國花。
同樣的花,為何對花的認知差距卻這么大?
這是因為木槿的朝開暮落,是指單獨一朵木槿花。一朵木槿花的生命很短,朝開夕落;整株木槿花的花期卻很長,從夏季一直開到秋季。一朵開,一朵謝,朵朵相續,生生不息,想來這也是韓國稱其“無窮花”,并將其定為國花的原因吧!
清晨綻放的木槿
傍晚凋落的木槿
至于藩籬草、籬障花,是因為舊時南方用木槿花做院落的籬障,花木環繞的院落,想想都美。想來是因為南方花木多,不在乎少一個木槿,《廣群芳譜》里明人吳寬的《槿》詩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南方遍短籬,木槿每當路。北地少為貴,翻編短籬護。要知一物耳,貴賤以地故”。你將木槿當木籬,我卻得另外編木籬護木槿,用現在的網絡語言說:“你避之猶恐不及的人,或許也正是別人朝思暮想愛而不得的人”。
木槿花的“玉蒸”一名,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齊魯謂之玉蒸,言其美而多也。”不知道現在的山東是否還把木槿花稱為玉蒸,頭條山東的友友可以留意下。
木槿以上諸名古籍里都有提到,倒是“劍樹”的名字,鮮有人知。據黃岳淵《花經》載,是因為木槿的葉子“似鴨掌及劍頭,蘇人呼之為劍樹”。為此,我還專門去拍了木槿的葉子,也并不覺得像劍頭,友友們覺得像嗎?
木槿的葉子
木槿花,有人看到朝開暮落,有人看到無窮盡,因了這個特性,看到木槿花易落的人說:“愛花朝朝開,憐花暮即落”,嘆其生之脆弱,剎那芳華;看到木槿花常開的人說:“朝暮相催君莫問,一邊零落一邊開”,贊其對生的頑強與執著。
其實,大可不必,木槿花才不在乎人類對其是悲喜,還是愛憎,人家“朝開暮還落”,只不過是物性使然。人類看或不看,木槿花都紛紛開,紛紛落。拋開這些借景抒情、借詩言志的詩,南宋楊萬里《田家樂》里的那句“漫栽木槿成籬落,已得清陰又得花”比較符合當代人的賞花心情——把花當花,不是挺好么!
#夏日生活打卡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