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說|為了無法計算的數據價值
數字化是全球趨勢,也是中國實踐。
推進數據要素化是一場“數據革命”,旨在打破數據壟斷、數據割據局面,其意義將同印刷術打破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一樣,是對人類自由的又一次大解放,拓展人類生存新空間,開啟人類發展新紀元。
數據要素是一個新生事物,迷人又神秘,可愛又難以捉摸。各界對數據要素的特性及其價值運動規律尚未有效把握,存在理論困境、能力困境、話語困境,數據要素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制約數據要素更好發揮作用。
(資料圖片)
地域性、圈地式的數據流通交易的刻板定式,不利于構建國家數據要素治理體系,不利于建立安全可控、彈性包容的數據要素治理制度,不利于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數據財政”不應是公共數據運營的優先目標,運營公共數據應跳出“土地財政”老路,重在提高公共數據開放利用水平,提升供給效能,滿足社會公眾與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生活需要,切實增加企業群眾的數據財富。
自嗨式數據空轉毫無意義,看到見的數據交易額、數據資源入表規模,只是“數據冰山”露出水面的數據價值;冰山之下的數據價值才是大頭,其無法用貨幣衡量、無法被計算的,潤物細無聲,流淌在生產生活、社會治理、行政管理、公共服務等場景中,釋放更大的數據價值。
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破解困境、解決矛盾、實現發展的“關鍵一招”,是一個理論與實踐、普遍與特殊、一般與個別有機結合的動態過程,是一個需要不斷豐富和持續完善的創新過程。
要提高數據站位,跳出要素看數據,從政治經濟視角把握數據成為黨的重要執政資源、國家的戰略性資產、新型生產要素的深刻內涵。誰掌握了數據,誰將贏得發展主動權;誰利用好數據,誰將贏得未來數字競爭新優勢。
要握數據要素“六大特性”,樹立數據治理“六大思維”,處理好數據要素化“十大關系”,即供給與需求、公共數據與非公共數據、壟斷與流通、場內與場外、確權與分配、治理與技術、合規與創新、監管與發展、權益保護與爭議處理、國內與國外關系。重塑共建共享共治共用共贏的數據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數據生產力,促進全要素協同共生、數實融合,實現全面高質量發展。
推進數據為民、還數于民,才是數據要素化的終極目的。提升組織的數字化發展能力和公眾的數字素養,增強其數字競爭力,喚醒其數據權利意識,使之真正參與和監督數據價值運動,才能實現數據要素健康發展。
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順應數字時代發展要求,以理論創新勇氣,推動制度創新、工作創新,跨越數據要素理論困境、能力困境和話語困境。
以數據價值觀引領中國式數據發展,培育數據驅動的文化環境,樹立正確的數據價值觀,努力構建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數據發展價值主張,牢牢掌握未來數字競爭主動權,提升全球數據資源配置的話語權。
(傅建平為清華大學計算社會科學與國家治理實驗室研究員、廣東數字政府研究院副院長)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