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上文物最多的省份:_____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全國第一)
古建筑28027處(約占全國1/10)
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
(相關資料圖)
你能猜到這是哪個省份嗎?
作為“中國古建第一大省”
山西到底有何魔力?
走!山西博物院院長帶你“下館子”
用文物打開山西的前世今生
地上文物看山西
地下文物看ShanXi?
俗話說“地上文物看山西”,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山西現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全國排名第四;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居全國第一;古建筑28027處,約占全國1/10,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寶庫”。可以說,在地上文物這一塊,山西妥妥地“贏麻了”!
可面對“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陜西”這個說法,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表示不服:“不僅是地上文物看山西,是華夏文明看山西!”
山西的地下文物同樣精彩!山西擁有17775處古遺址和古墓葬,目前發現中國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文化遺址,就是山西運城芮城縣的西侯度遺址,距今243萬年。在西侯度遺址出土的燒骨,把人類使用火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80萬~190萬年。
下~館~子~
博物館“顯眼包”來咯!
如今,“下館子”的“館”變成博物館的“館”,博物館里的文物,紛紛成為年輕人手機里的表情包。快瞅瞅,一個個“顯眼包”文物是不是在演你?周五下班時的你、“大可不必”的你、在周末被安排工作的你......網友:撒貝寧和“顯眼包”相似程度100%!
(最后一張有彩蛋)
這只壺和“唇亡齒寒”有啥關系?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帶隊借道虞國討伐虢國。貪財的虞國國君不聽勸,答應了晉獻公,結果晉獻公戰勝歸來時順道把虞國消滅了。后來,晉獻公將原本屬于虞國的虞侯政壺賞賜給了他人,成語“唇亡齒寒”正來源于此。
千年前的酒器竟然這么萌?“鎮館之寶”晉侯鳥尊,可謂3000多歲的“頂流”!張院長介紹,鳥尊是宗廟用的祭器。西周滅商以后,周人認為商人因好酒而誤國,于是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禁酒令”。作為一件酒器,你猜它如何倒酒?戳視頻,看動畫版小鳳鳥“講述”自己的前世今生
古代人用的“冰箱”長啥樣?春秋時期太原城創建者趙簡子的墓葬中,一套青銅器是8件4組可以組合成“冰箱”的壺與鑒。另一套青銅器是行軍打仗時可以拆卸組裝的“便攜灶”,灶、釜、甑、煙囪共4個部分7個零件,說拆就拆,說裝就裝。這套“露營裝備”你羨慕了嗎?網友:這可是春秋時期的“高科技”啊!
為啥山西古建和文物眾多?
原因可能和涼爽有關!
“人~說~山~西~好~風~光~”在這首很多人都能哼上兩句的歌里,竟藏著山西古建和文物多的秘密!
山西博物院張元成院長說,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稱,就是指無論里面外面,都有山有河。“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呂梁”,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山西氣候適宜古人類生存,也因此留下了眾多的文明遺存。網友:原來我們的祖先也喜歡“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
聽說,山西人通過小腳趾認“老鄉”?“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民間有種說法,如果小腳趾的趾甲蓋“分瓣兒”,那祖上就是從山西洪洞出來的。
這種辨別方法靠譜嗎?張院長解釋,元末明初時,為了發展中原和北方地區的經濟,的確從山西移民屯田。據統計,80%的山西人有瓣狀甲,但“認親”更多的是種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博物院講解員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什么?不是“去哪兒打卡”“在哪兒蓋章”,而是“這件文物到底值多少錢”。對此,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表示:“文物無價!”我國文物資源豐富多樣,即便是博物院院長,也不能全都“吃透”,只能不斷努力學習,并進一步探尋可以打動觀眾的故事,讓文物“活”起來!
走不盡的三晉大地
話不完的歷史滄桑
一起走進山西博物院
領略三晉文化
感受5000年華夏文明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周生生(00116)發布中期業績,股東應占溢利8.27億港元 同比增加75.34% 中期息每股20港仙
周生生(00116)發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該集團取得持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