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浸潤”放大文化和旅游融合效應
(資料圖)
日前,丹陽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瞿煜國和當地資深導游酈建俊,通過電波與鎮江和鹽城的聽眾“漫話”丹陽。
節目中,瞿煜國介紹了丹陽的齊梁文化、古吳文化,以及相關旅游資源目前的開發情況。未來,丹陽將繼續推進產業深度融合,著力將丹陽打造成長三角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城市。
文化藝術體現著一座城市的精神品質。在城市里,多樣的藝術空間、多彩的藝術活動日益成為一道風景。市文廣旅局圍繞“文旅公共服務融合發展示范年”,積極實施“文藝拾光浸潤”工程。
鎮江堅持文化賦能,讓歷史文化與現代藝術交相輝映。鎮江出臺《鎮江市“文藝拾光浸潤工程”實施意見》,計劃用3年時間,制定小劇場、文旅驛站、非遺守望空間、藝術轉角建設標準,“一站一案”“一點一策”打造“文藝+旅游”新場景。建立健全“社會+市場”的運行機制、簡約高效的管理機制、以獎代補的激勵機制和開放包容靈活的參與機制。依托多元融合的文旅公共服務新場景,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微活動,讓文藝服務不限于劇場、不囿于圍墻,豐富游客沉浸式體驗。遍布城市角落的驛站、書坊、小劇場、藝術轉角、非遺守望空間等藝術空間,讓文藝“拾光”浸潤滿城山水,溫暖市民游客的心靈。同步加強旅游消費型劇目、文化創意產品、非遺體驗交流、特色文化展示等多層次、多元化內容供給,引導市民游客養成良好的文旅消費習慣,促進文旅消費市場良性發展。
以志愿服務為立足點,市文廣旅局印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全市文化志愿服務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市-縣(區)-鎮(街道)”三級群眾自助服務網絡,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招募令”,廣泛吸納退休干部、企業職工、鄉土藝術人才、老文藝工作者、學校師生、專業文藝團隊成員等文化特長人員加入志愿者隊伍,項目化推進“文藝浸潤”志愿服務。組建表演類、培訓類、宣講類、空間類和服務類等5類志愿服務團體,依托各地公共文化場館、文旅驛站、文化廣場等設施,積極開展志愿活動,推動全市百萬人口注冊文化志愿者數量增長至3744人。將文化志愿服務與“文藝播種計劃”“我們身邊的場館”“文心”等惠民品牌相結合,建設了一批環境美、服務優、氛圍濃的文旅公共場所。通過志愿服務積分兌換、評獎評優激勵等“禮遇”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機制、激勵引導機制、績效評價與結果應用機制等,促進了文化志愿服務常態化、科學化、可持續發展,引導了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更好地賦美城市氣質、積蓄生活詩意、彰顯城市溫度。
鎮江深入運營“淘文化網”群眾文藝團隊管理平臺,邀請文化團隊上網當“店主”,通過“百姓點單,政府買單,團隊競演”的方式,將優質文藝演出送到群眾家門口、心坎上。演出現場同步開展云直播和觀眾滿意度線上測評,群眾可在線發布評論、評選最喜愛的節目。文化主管部門綜合考量演出質量、群眾滿意度等,對每一場演出進行評估考核,從而倒逼團隊多創精品節目、迎合大眾喜好。同時,整合圖文博美等場館數字資源,在云端開通活動預告、場館預訂、藝術普及、數字展館、云觀展、云講座、云演藝等功能。市民可通過網頁、微信等渠道隨時隨地獲取文化活動預告信息、預約參與文化活動、在線搶票、在線觀看文藝演出、藝術培訓等。目前,發布的數字資源更新量增長至842TB。2022年在線開展數字文化活動800余場,在線服務總人次突破千萬。從看文字到看視頻再到看直播,實現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可發布、需求可征集、內容可觀看、過程可監管、結果可評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提升了全民藝術普及程度,也為廣大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活動提供了新途徑。(笪偉 蔣文娟)
責編:張靖雯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A股收評:開盤即巔峰,指數高開低走,滬指跳水逾百點,地產、核污染防治概念股領漲,主力資金凈流出券商板塊
8月28日,A股收盤,指數全天單邊下行,上證指數漲1 13%,報收3098 64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