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來!全年齡段運動指南及常見運動損傷之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 賢醫健康說
運動指南
12-18歲青少年期:避免大重量訓練
此階段是生長發育階段,要注重骨骼生長及骨密度形成,同時也是心肺適應能力發育的敏感期,在鍛煉時要盡量避開承重過大的運動。乒乓球和羽毛球運動這類鍛煉手眼協調的運動可以繼續進行,籃球、足球、排球等提升心肺、力量和敏捷性球類運動也可以列入運動日程。
(資料圖片)
除了運動,此階段要注意均衡飲食,有必要時可以增加鈣質、維生素等的補充。這個階段孩子心理發育迅速,積極充分地溝通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長。
18-25歲成年期:運動最佳時期
此階段,身體功能處于鼎盛時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靈敏度、穩定性等各方面均達到最佳。這個年齡段的人可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培養鍛煉習慣,提高身體綜合素質,為身體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建議每周進行三次訓練,最好有氧訓練和力量訓練結合,如健美操、瑜伽結合推舉等。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如有疾病史或體質較弱,建議根據主觀感受和醫生建議進行相應運動。
常見運動損傷
01
跟腱炎
跟腱炎是一種由于跟腱反復受到劇烈拉伸產生勞損后引起的退行性病變,多見于跑跳運動員或職業球員等跟腱反復受力的人群。患者主要表現為腳跟上方疼痛、腫脹和僵化,通常在活動后加劇。手術治療不是跟腱炎首選的治療方式,患者應先考慮保守治療。保守治療包括合理休息、輔具治療、物理治療、康復治療和藥物治療等,在促進跟腱愈合的同時緩解癥狀。
02
膝關節滑膜炎
膝關節滑膜炎是指沒有特異性病因的膝關節滑膜炎癥,主要由滑膜巨噬細胞等產生的炎性因子所介導。其發病主要與膝關節的退行性改變及關節損傷(急性創傷和慢性損傷)有關,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及活動受限等。當患者出現膝關節腫脹、疼痛及活動受限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早期癥狀輕微時,可暫予觀察,注意休息,避免勞累;當癥狀無明顯緩解或加重時,則需要去醫院進行規范化治療。
03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又稱跖腱膜炎,是足底筋膜(跖腱膜)內側跟骨結節連接處的無菌性炎癥,是引起足跟痛的常見原因。由于長時間的走路或跑步,足底的肌肉及其筋膜受到反復過度的牽拉,導致局部肌肉和筋膜的勞損(反復微損傷),引起無菌性炎癥,可表現為足底和足跟部的疼痛。足底筋膜炎治療的目的是徹底消除疼痛,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包括口服藥物、理療(沖擊波和電療高頻)、冰敷、按摩以及中藥泡腳等,以緩解和消除炎癥。
注意:以上內容僅作為科普,診斷及治療以醫囑為準。
(轉自:上海奉賢)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LEGION CONSO(02129)擬1800萬新加坡元收購位于新加坡的工廠綜合大樓 8月31日復牌
LEGIONCONSO(02129)發布公告,該公司股份將于2023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