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父母紋身:阿爾茲海默癥病患家屬的選擇
我國每天有超700名阿爾茲海默癥老人走失,若不能及時尋回,后果不堪設想。這也是病患家屬最大的焦慮。
給老人紋上一枚難以褪色的紋身,是一些阿爾茲海默癥病患家屬的選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的紋身
紋身師楊舒文坐在電腦前,正給顧客設計紋身圖案。
顧客,一對母子正在店內等候。男人列了兩個電話號碼和“長安區談固村”攏共3條信息,請楊舒文設計成紋身,紋到自己罹患阿爾茲海默癥的母親手上。
屋外是2022年石家莊的秋天。7年前,楊舒文在石家莊長安區這處商圈租下這間130平方米的店面,做起了紋身師。他紋身按小時計費,每小時1000元。
顧客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找過來大都是想在身上紋富有個性或某種寓意的圖案。自以紋身維生以來,楊舒文給客人紋過各種圖案,比如貓頭鷹——在顧客看來這象征智慧,也曾把客人母親的肖像紋在客人側腰上,達到紀念的目的。
給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紋身,則是做公益,免費。
楊舒文把男人提供的3條信息分3行排列,設置成簡明易懂的宋體字。這是楊舒文設計過的最簡單的紋身。
原本男人想把這3條信息紋在自己母親的手背上,但在楊舒文的建議下,他同意避開手背——手背雖然顯眼,但在這里紋身痛感更甚,且圖案容易因摩擦顏色變淺——把紋身紋在母親手臂內側。
一旦老人再次走失,路人只需稍加留意,就可以發現老人手臂內側的信息,聯系上男人領回家人。
忙碌間隙,楊舒文聽見店里的沙發等候區有些騷動。是那對母子。
“你帶我到這兒干啥?”老人正在發病狀態,突然發現自己置身陌生的環境,她感到害怕,猛然站起來想往外走,被她的孩子迅捷地攥住手腕。一時間,母子倆圍繞被攥住的手腕扭拽了起來。
設計好紋身,楊舒文開始打印轉印紙。轉印機“咔咔”作響,楊舒文坐在電腦旁,等待機器吐出完整的紋身轉印紙。
老人雖身材瘦小,但和許多罹患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一樣,在發病時力氣出奇地大,她那正當壯年的兒子還要避免拽傷她,費了一番力氣,才把老人拉回了沙發上。
而后,兩人的手窸窸窣窣纏斗著,僵持不下。抽出氣口,男人穩住語氣哄母親:“帶你來畫畫,畫完帶你買好吃的。”
沒過幾分鐘,楊舒文又聽到老人發出同樣的疑問,男人又伸手去拽,這樣的場景來回發生了數次。
2022年10月,楊舒文在互聯網上看到一則與同行相關的消息:一家紋身店宣傳可以免費為罹患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紋上家人的聯系方式和地址,幫助老人們在走失后,提高被尋回的機率和速度。
在看到那則帖子前,楊舒文沒想過干這行還能和“敬老”產生瓜葛。他紋著花臂,走在路上、去學校接孩子,往往都能感受到路人謹慎打量的眼神。他猜,那些打量的眼神里大都帶有懼怕或不認可。
楊舒文當即覺得自己也可以向同行學習,免費為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紋身,一則可以為有需要的老人和家庭提供幫助,再則,也可以松動社會上一些人對紋身者的成見。他在朋友圈請好友們散出消息,讓有需要的家庭可以找到他的紋身店來,免費紋身。
一兩個星期后,男人就加上了他的微信。確認紋身免費、難以掉色,男人很快帶患病的母親來到了店里。
今年7月,楊舒文又在社交平臺上看到,深圳一家紋身店宣布,可以為患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免費紋身。
店鋪的主理人Jessy在觀看一檔關注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的綜藝節目時,了解到患病老人的困境。他們對外界的感知混亂,無法判斷自己身處何時、何地,很容易走失,發生意外。
Jessy由此開始思考:如果自己或家人老了以后記憶力衰退,該怎么辦?身為紋身師,自己能做些什么?
她回憶起,曾經看到同行為阿爾茲海默癥老人免費紋上聯系方式。受到啟發,她于7月9日在自媒體平臺上發帖,為老人提供免費服務。帖子傳播得很快,有6.3萬的點贊量。
緊接著,國內一家紋身器材品牌也在短視頻平臺發起倡議,號召全國各地的紋身師加入這項活動。在社交平臺和短視頻平臺的相關話題下,有將近百位紋身師表態愿意加入這項公益活動。
免費為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紋身,正在漸漸成為紋身師圈子里的共識。
紋身開始了。楊舒文讓老人坐在自己身前,左手臂搭在操作臺上。怕老人不適應,先輕輕在手腕處紋了一筆。老人不自覺地把手攥成拳頭,微微發抖。
“什么時候才能走?”她問孩子,她的兒子拉著她的手安撫:“快了,快了,弄完就帶你去買好吃的。”老人仿佛聽不到兒子的話,自顧自繼續念叨“這是在做什么?”“怎么還沒有好?”
老人不明白,自己當下正在做什么,更談不上配合楊舒文的工作。她屢次想抬起手,躲開楊舒文的筆。
楊舒文不敢直接和老人說話,怕刺激老人,只好給男人使眼色,讓男人幫按住老人的手臂。男人一手按住老人的手臂,一手扶住她的肩膀,盡可能安撫住她不要動。
怕拖長時間發生意外,楊舒文加快了紋身速度。悶在塑膠手套里的手因緊張開始冒汗。十分鐘后,紋身結束了,楊舒文的手套浸滿汗水,老人的兒子也長舒了一口氣。
老人還在狀況外。她疑惑地端詳手上新添的紋身。兒子在一旁哄她:“這是畫畫,過兩天就沒了。”老人信了,沒再理會這新奇的圖案。
楊舒文唏噓。忙完了手頭的活兒,他才意識到,眼前患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失去了認知功能,不僅不知道自己方才是在紋身,也認不出那串號碼是自己兒子的電話。
紋身師們的“協議”
咨詢紋身時,男人就和楊舒文說,罹患阿爾茲海默癥的母親頻繁走失,已經成為了他的心病。
他和妻子上班時,家中只有年邁的父親照顧母親。但父親同時需要忙家務,沒有人輪班24小時盯著母親,母親總能找到間隙離家、迷路,最后走失。
時至今日他算幸運,母親幾次走失都沒有走遠,在路人、鄰里幫助下找了回來。最提心吊膽的一次,是借助警察提供的信息和支援,才尋回了母親。
紋身師為罹患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紋身的消息,在互聯網上引發討論。
一些人提出疑問:為什么不能采用佩戴手環和名牌的方式,非要用這類近乎永久、產生痛感的方式,讓老人“受罪”來達成目的。
盡管許多紋身師們免費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這類服務,但是否采用這一方法,最終還是老人和家人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紋身。
佩戴手環和名牌,也確實能有效避免意外發生。2019年,一項公益尋人項目為913個有走失記錄的阿爾茲海默癥老人提供了防走失手環,阻止了95次老人高危走失后喪生的悲劇。
但一些患病老人的家屬指出,在病情嚴重的老人身上,這些通用的方法容易失效。
2023年3月13日,深圳市南山區,紋身師劉琛反復向一名女孩確認,是否真的要為她患病的母親紋身。劉琛問她,有沒有考慮過嘗試其它的防走失方式。
女孩無奈地說,他們已經試過所有能想到的辦法。女孩的母親在罹患阿爾茲海默癥后由子女輪流照顧。和很多老人罹患這一疾病的家庭一樣,女孩家難以做到24小時有人盯著母親,老人數次在出門散步后,忘記回家的路。
為了防止母親走失,家人給她買了GPS定位器,戴在手上,也制作了寫有老人姓名和住址的名牌,讓她出門時掛在脖子上。
但受疾病影響,老人認知功能一點點衰退,她沒法理解這是為了保護她的安全配備的裝置,會在出門時把這些陌生的定位器和名牌扯掉。“我們全家都覺得,紋身是最保險的方式。”女孩對劉琛說。
劉琛第一次接待這類顧客,出于職業慣性,他問女孩,需不需要把字體設計得優雅美觀。女孩搖了搖頭拒絕,讓劉琛用最清晰直觀的字體。
劉琛立刻意識到,和普通紋身追求個性、好看不同,對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及其家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準確而直接地傳遞信息。
最后,一枚書寫家人聯系方式和老人家庭住址的紋身,落在了老人的手腕上。
在中國,走失已經成為照看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的一大難題。方向感缺失是這類患者的特點。
一項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每年50萬起老人走失的案件中,78%的走失老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阿爾茲海默癥病患占68.2%。平均每天就有728位阿爾茲海默癥病患意外走失。
醫生和家屬們都曾提及,只有24小時不離人的看護,才能確保罹患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不走失。
但在中國,很多家庭除非花高價雇傭全天候看護,或是家里人丁興旺,家人間能輪換照顧,很多家庭都不具備病患身邊隨時有人陪伴的照護條件。
安徽黃山,紋身師“勇哥”接待的第一位阿爾茲海默癥老人,是一位喪偶的農村獨居老人。2017年2月,一名30多歲的青年帶著六旬的父親,登門拜訪勇哥。
男青年告訴勇哥,他的母親去世后,父親獨自住在鄉下務農。因為患病,他逐漸記不清從田里回家的路,往返家和田地的路程不遠,父親已經數次在那段步行十幾分鐘的路上突然發病、迷路。
種地的收入無法覆蓋一家人的生活開支,作為老人的獨生子,男青年只能外出務工,家里沒有人力,也沒有財力照料患病的老人。
在農村的熟人社會里,迷路的老人常能得到其他村民的幫助,順利回家。但實際上,患病的老人有可能在意識不清的狀態下,不知疲憊地一直走下去,直到走出熟人圈,甚至走到血肉模糊也不會停下。
在過往,還有患病老人在24小時內走到隔壁市,難以找尋的案例。
2021年8月,廣東一位七十多歲的患病老人在走失的48小時里,跋涉到了離家50多公里外的鄉鎮。被人發現時已是深夜,空蕩蕩的街道上,老人無措地坐在馬路一旁,雙唇發白發干,精神恍惚,透支了全部體力。
相依為命的父親記不清路,讓男青年難以放心。他害怕有一天,父親的病情惡化,從熟悉的村子走到陌生的環境。
到那時,如果父親身上沒有任何聯系方式,恐怕很難順利回家。看到勇哥的朋友圈后,他趁著過春節回家的機會,帶著父親從農村老家特地趕到市區,來紋這個關鍵時刻能保命的紋身。
在中國,還有一些家庭是由患病老人的伴侶照護病患飲食起居。受精力和體力的限制,老人照顧老人,難免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增加了患病老人走失的風險。
2018年1月,甘肅農村的一位71歲老人在廁所洗腳的空檔,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妻子就不見了。夫婦倆的兩個孩子都已經成家,住在外地。平時都是由老人照顧妻子。
那之后,老人花了兩年時間,走了6000多公里路張貼尋人啟事,也接受了很多媒體采訪,希望找到妻子。但如今,也都沒有得到任何音訊。
今年3月份,勇哥的店里來了一位79歲的老婦人,陪同來的,有老人的女兒和她80歲的丈夫。
紋身時,老人的丈夫一直坐在她的身旁,眼神沒有離開過妻子的手臂,看著勇哥把女兒、女婿的電話紋在妻子的手腕上。老人問勇哥:紋了之后,是不是就抹不掉了?
得到勇哥確認后,老人如釋重負地感慨:“那就好,那就好。”
平日,老人和妻子住在農村,女兒在黃山市區做生意,常年沒辦法回家,照顧患病妻子的責任落在了老人身上。一次,他短暫外出,回到家里發現妻子已經離家走失。得知消息的家人趕回村里尋找,最后發現,老婆婆已經走到了7、8 公里外的縣城。
雖然最后順利找到了妻子,老人還是心有余悸,他心心念念著,妻子需要一個穩妥的防走失措施。和女兒商議后,他們想到了紋身。
圖| 勇哥為老人紋身
2017年至今,勇哥接待過4位罹患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今年,有更多的紋身師加入了這項公益活動,但真的來紋身的老人還是少數。
勇哥想,避諱紋身的固有印象是一方面,也因為在網絡上活躍的都是年輕人,他們在參與家庭事務上還沒有發言權,很難說服家里的中年人接受用紋身的方式來預防老人走失。
在北京朝陽區孫河附近開店的一名紋身師稱,去年3月,一位顧客找到他,說想帶母親來紋身。但沒過幾天,這位顧客說,提議被家里的大哥否定了,最終不了了之。
紋身背后,走失的老人
早在同行開始大面積發起網絡倡議前,在安徽黃山的勇哥就已經在用紋身幫助老人防范走失。
2017年冬天,勇哥在朋友圈看到許多尋人啟事,大都是半夜離家出走的、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
黃山市地處皖南山區,在鄉鎮、郊區走失的老人很容易誤入深山。時值2月寒冬,黃山市接連降溫。走失的老人在外過夜,很難承受零下的氣溫和刺骨寒風,如果在深山中迷路,更容易喪生。
勇哥萌生了用紋身幫助老人的想法。他發了一條朋友圈,稱可以為患病老人免費紋家庭住址和家人電話。
在一些極端情況下,如果走丟的老人不能及時尋回,可能會有性命危險。紋身丟不掉、擦不去,是老人無法擺脫的救命符。
今年7月,山東日照的紋身師蘇宇華看到同行“免費為患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紋身”的倡議。他想到了自己的三爺爺。
三爺爺是蘇宇華爺爺的三哥。幾年前,70多歲的三爺爺罹患阿爾茲海默癥。病情惡化得很快,兩三年間,三爺爺已經認不清家人,方才說過的話會立即忘記。
看到網帖時,蘇宇華想,下次春節回家,可以和家人商議,給三爺爺紋身,萬一以后老人病情加重、意外走失,還能有個保障。
蘇宇華萌生想法兩天后,意外就發生了。
蘇宇華接到父親電話是在下午3點,他正開車去店里。電話里,父親語氣急促地說:“三爺爺走丟了。”親戚和村民已經找了一上午都沒有找著。父親讓他趕緊回村一起尋人。
蘇宇華和其他二三十人走遍了附近的村落,沿著公路開車找人,到夜里11點,還是沒能看到三爺爺的身影。那之后的第二天,蘇宇華的父親向藍天救援隊求助。但錯過了24小時黃金時間,尋人變得更困難。
老人走丟的第三天,噩耗傳來。
救援隊在蘇宇華老家附近的村落的湖水里,打撈起老人的遺體。由于遺體經過長時間浸泡,家人來不及按照習俗置辦喪事,當天下午就倉促下葬、出殯。
蘇宇華沒有想過,年輕時一副讀書人面貌的三爺爺,最終會因為意外走失,離開得如此狼狽。他后悔沒有在想到幫三爺爺紋身的當下,就立即行動,說不定有了那個紋身,會有路人發現三爺爺需要幫助,阻止悲劇的發生。
阿爾茲海默癥患者走失,意外喪生的風險很大。一項公益尋人項目2019年的數據顯示,患病老人走失后的死亡率高達10.47%,是一般走失者死亡率的3倍多。
患病的走失老人不按常理出牌,沒有人知道老人會去往哪里。
由于記憶衰退,認知功能減弱,老人很有可能走到公路或河邊等高風險地區。接到過上百起尋人求助的廈門曙光救援隊就曾在隧道中間、井下,乃至山上石塊的縫隙里,找到過走失的老人。
在河北平頂山,李玫麗的姥爺在7年前罹患阿爾茲海默癥,走失過四五次。為了保護老人的安全,紋繡師李玫麗在2018年為姥爺紋上了家人的聯系方式。
姥爺確診阿爾茲海默癥后,記憶停留在少年時代。他的記憶中,自己還沒成家,所以他認不出親生的兒女,還總試圖逃回年少時居住的老家。
2017年的某天夜里,姥爺趁家人熟睡時打開了家門。兩天后,他被人發現跌落在路旁將近一米深的排水溝里。李玫麗一家趕到時,老人渾身都是泥水,頭上磕破的傷口已經結痂,呻吟著喊疼,讓李玫麗感到痛心。
一年后,老人又在凌晨離家,走入9月初秋的黑夜里,這是老人走失最久的一次。連著四天,李玫麗一家人不分晝夜地全力尋找,走遍了附近的縣城和村落,但都沒有下文。
絕望籠罩著一家人。李玫麗的母親繃不住,邊哭邊埋怨自己沒有把姥爺看好。李玫麗的舅舅幾天沒有合眼,每次睡了一小會兒,就會從夢中驚醒,說著“不知道老父親在哪里,有沒有凍著”之類的話。
姥爺走失的第五天,已經不抱希望的舅舅接到了一通電話。
電話那頭,路人告訴他,他的父親現在在離家30多公里的縣城邊界上。老人向他問路,他看到老人的脖子上掛著一根細繩,細繩下掛著的名牌,被老人藏在了上衣口袋里。通過名牌上的電話,他聯系上了李玫麗一家。
姥爺安全回到了家,但李玫麗的母親覺得,戴名牌并不穩妥,要不藏得太深,要不老人會把名牌藏起來或者扯掉。
她向做紋繡師的李玫麗提議,讓她給姥爺紋上家人的電話。紋繡,包括紋眉、紋眼線,是把色料植入皮膚表層上方,也可以在皮膚上留下半永久的印記。
2018年9月9日,在尋回姥爺的第二天,李玫麗趕回老家寶豐,在姥爺的手臂和手腕兩處紋上了母親和父親的電話。
回憶姥爺走失五天的經歷,李玫麗用“刻骨銘心”來形容擔心失去親人的痛。身為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家屬,她覺得,能保護老人安全是最重要的,紋身也許不是最完美的方式,但也確實能提供一層保障。
給姥爺紋身后,她囑咐姥爺:“如果迷路了,找不到家,伸手給別人看,我們就去接你回家。”
那之后,姥爺還走失過一次,但沒有超過兩小時,就有人聯系上了李玫麗的母親,把姥爺安全地送了回來。
關鍵詞:
相關文章
海天味業(603288.SH):高明海天擴建項目預計總產能220萬噸,南寧海天項目預計總產能95萬噸,均在穩步推進中
格隆匯8月31日丨海天味業(603288)(603288 SH)于2023年8月31日10:00-11:
精彩推送
LEGION CONSO(02129)擬1800萬新加坡元收購位于新加坡的工廠綜合大樓 8月31日復牌
LEGIONCONSO(02129)發布公告,該公司股份將于2023年8月31日
海天味業(603288.SH):高明海天擴建項目預計總產能220萬噸,南寧海天項目預計總產能95萬噸,均在穩步推進中
格隆匯8月31日丨海天味業(603288)(603288 SH)于2023年8月31日1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