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守護海洋生態的一抹亮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你們是守護海洋生態的一抹亮色”
“公益訴訟檢察重在突出‘精準性’‘規范性’,我希望檢察機關緊盯損害公益的突出問題,多辦有影響、效果好的案件。”8月18日,山東省榮成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李常鵬帶隊前往好當家集團有限公司,走訪山東省人大代表、該公司食品檢測中心主任鞠曉慶,匯報該院上半年工作情況,并就深入學習貫徹大檢察官研討班精神傾聽代表建議。
“過去幾年,我見證了榮成市檢察院積極履職踐行國家‘雙碳’戰略,通過‘公益訴訟+刑事檢察+行政監督’方式,協同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以法治之力攜手筑起‘海立方’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實現辦案‘三個效果’有機統一。”交流中,鞠曉慶對該院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榮成市海岸線長達491.9千米,海洋經濟發達,但也是涉法問題多發區域。檢察官積極履職,用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勇于承擔的責任意識,為榮成市的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環境生態保護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的榮成,三面環海。近年來,榮成市檢察院積極與政府部門、企業對接,在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修復方面,與人大代表、專家學者等深度謀劃海草種植與海床生態修復的融合發展,不斷探究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專業深度和創新性方案。2022年,該院共開展8次公益訴訟增殖放流活動,投放魚類價值達1200萬元。鞠曉慶對此十分熟悉,“在代表履職過程中,我經常以企業代表或行業專家的身份,參與到檢察機關組織的活動中,你們辦理的很多案件我都印象深刻。”
2022年5月,李某等10人在禁漁期內非法捕撈漁獲物1萬余公斤,價值約26.5萬元。同年11月,榮成市檢察院在辦理刑事案件的同時,對李某等人破壞漁業資源,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線索立案調查。該院經細致嚴謹的科學論證和研討,最終選用鰻草植株移植方法進行海草床修復。今年2月,該院依法對李某等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李某等人采用增殖放流或海草種植方法進行海洋漁業資源修復。法院支持了檢察機關的全部訴訟請求。6月,該案被最高檢評為“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我院在依法維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同時,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以能動檢察做優做實人民至上。”李常鵬介紹,2021年2月,該院接到某村村民的求助電話,希望檢察機關幫助解決所在村令人憂心的漁船處置難題。檢察官實地走訪調查后發現,這是一個僵持多時的“困局”:一條長30.9米、重150噸的燈光船在榮成市附近海域拋錨,后漂移到某漁村海域擱淺,船內還存有大量柴油。事發后,當地黨委政府雖多次協調,但效果甚微。如今的漁船已銹跡斑斑,船內柴油一旦泄漏,則會引發嚴重的環境污染。在厘清相關法律關系后,檢察官發現問題的癥結是搬遷資金沒有著落。
為盡快推動問題解決,該院迅速行動,以“我管”促“都管”,找準突破口“破局”:首先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為該漁船完善減船轉產手續;然后,通過銀行與第三方達成搬遷協議;最后,檢察官監督后續的轉產手續完成,確保各方資金到位,不留隱患。同年12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漁船終于被搬遷至附近船廠,村民懸著的心終于放下。“面對復雜問題,檢察機關充分運用檢察智慧‘抽絲剝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鞠曉慶表示,該院用好“規范性”的磋商、訴前檢察建議、提起訴訟等監督手段,積極推動行政機關自我糾錯、依法行政,最終保障群眾利益,畫出社會和諧更大同心圓。2022年7月,該案入選全國檢察機關“為民辦實事 破解老大難”公益訴訟千案展示。
得知榮成市檢察院匯聚社會合力探索構建的點、線、面、體協同推進的“海立方”生態保護長效機制,日前獲評山東省檢察機關優秀文化品牌,鞠曉慶贊嘆道:“你們就是守護我們這座城市海洋生態的一抹亮色!”(邢俊英)
(檢察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