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端午節什么(古代端午節是怎么過的)
(相關資料圖)
1、首先,關于端午節的名稱: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當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如有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浴蘭節、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屈原日、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等。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稱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別稱,一躍成為主流的稱呼。
2、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端午習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端午習俗活動以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每年端午節前后,扒龍船、掛艾草與菖蒲、包粽子、九獅拜象、放紙鳶、草藥水(沐蘭湯)、拴五色絲線、打午時水、鑄陽燧、浸龍舟水、佩豆娘、避五毒、游旱龍飲蒲酒、雄黃酒、朱砂酒、跳鐘馗等等諸多特色節慶活動在全國各地展開,既有傳統又有創新,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3、廣東端午節習俗甚多,主要有扒龍舟、食粽籺、插艾草、睇龍船、食龍船飯、龍點睛、拜神祭祖、祈福消災、打午時水、聚午宴、放紙鳶、洗草藥水、浸龍舟水等等。廣東人過端午節很有節味,節俗內容豐富。南方江河水網縱橫,水上競技活動歷史悠久。地處亞熱帶的廣東為適應這炎熱天氣及夏季時令,很早以前就在“五月端”采取各種措施消暑,全民防疫健身。
4、還有在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于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兜售櫻桃、桑葚,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
5、在山西,端午節吃粽子,是山西省城鄉人民傳統的習俗;包粽子習慣在端午節的頭一天。傳統粽子以黍米為餡,佐以紅棗,外包蘆葉,吃時拌糖。飲雄黃酒,也是山西民間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
6、而在歷史上端午節的發展悠久:據文獻記載,遠古時古越人天皇氏已發明天干地支。古越人最早的歷法是干支歷,以天地純陽之氣極盛(《易經》:飛龍在天)的午月午日為龍圖騰祭祀日。據河姆渡遺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七千年前(或更早),越地就有了競渡所用的獨木舟和木漿。據專家考證,進行龍舟競渡的先決條件必須是在產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區,這正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特色。據此可以推測,端午的習俗最初可能只在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流行,后來才傳到長江上游和北方中原地區。兩漢時的北方端午風俗主要以避惡為主。
關鍵詞:
相關文章
海天味業(603288.SH):沒有直接做套期保值,供應商會少量做一部分套保,但交易量并不大
格隆匯8月31日丨海天味業(603288 SH)于2023年8月31日10:00-11:00召開業
精彩推送
LEGION CONSO(02129)擬1800萬新加坡元收購位于新加坡的工廠綜合大樓 8月31日復牌
LEGIONCONSO(02129)發布公告,該公司股份將于2023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