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三屆儲能安全論壇召開 儲能安全引起廣泛關注
8月25日,2023第三屆儲能安全論壇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際鋰離子電池儲能安全評價關鍵技術合作研發”項目研討會在山東青島成功召開,本屆會議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主辦,旨在促進儲能技術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儲能安全引起廣泛關注
(資料圖)
開幕式致辭環節,國家消防救援局、山東省消防救援總隊、山東省能源局、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青島西海岸新區政協、區應急管理局分別就各自領域的儲能安全消防研究進展、管理經驗進行了分享。
國家消防救援局科技處(東區)處長張全靈表示,以電化學儲能為代表的新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安全問題。國家消防救援局高度重視儲能安全技術研究,目前已在儲能電站消防安全設計、火災監測預警、滅火技戰術等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成果,為新能源安全發展,尤其是儲能安全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主題演講中,知名專家就儲能技術的安全性和可持續發展做了詳細闡述。他們認為,儲能技術的安全性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而可持續發展則是產業未來的重要方向。
據悉,截至2022年底,我國500kWh以上的儲能電站772座,運行中472座,公開報道火災3起,儲能電站每年發生事故的概率在千分之六。
歐盟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孫金華在《電化學儲能安全技術研究進展和展望》報告中表示,目前更高安全的儲能電池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單體電池熱失控的概率有所下降,已經對電池有一定的安全保障;電池故障隱患極早期預測預警技術也在實驗室階段取得比較良好的成果,但是未來大規模的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李晉研究員也表示,不同儲能應用場景對安全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從底層邏輯去思考,推薦什么安全等級的儲能去應用更合適。發展儲能安全等級評價技術,已經刻不容緩。
儲能安全技術研究及應用分享
專家們還針對儲能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比如,用固態電解質取代液態電解質是降低總產熱量的重要途徑,但即便是全固態體系也未必絕對安全,此外,單一固態電解質直接在電芯使用的時候并不能夠滿足全部性能及安全指標。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泓在《固態電池的安全性研究》報告中為此提出“原位固態化”設想,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研發有望出現液態、混合固液、全固態并存局面,逐步開發過程中會提高電芯安全性以及系統層級安全性,包括消防解決方案,相信大規模儲能的安全性將不會成為產業發展的隱患。
企業代表們也在論壇上分享了各自在儲能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經驗。他們認為,需要重點關注系統安全性問題,增強熱失控擴散的設計驗證,提升火災抑制系統精細化水平,利用數字預警等。同時,企業代表們還就儲能技術的市場前景和競爭格局進行了深入分析,為產業安全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華數能作為儲能行業領導者,先后落地多個大型儲能項目,應用場景覆蓋獨立儲能、新能源配套、火電調頻、黑啟動以及構網型儲能等創新應用。廈門科華數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四雄建議稱,應該采用儲能安全保險的方式,推動行業成本平攤,降低單個廠家或業主的儲能系統建設風險。
熱議儲能電站運行概況及未來挑戰
在高峰對話環節,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就“鋰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安全評價關鍵因素及關鍵技術研討”深入交流。討論的話題涉及儲能安全性評估、儲能系統故障類型及發生頻次、電池運行狀態監控和判斷、應急處置準備工作、安全提升方案、未來挑戰、保險發揮作用等。
“儲能安全風險的影響因素不僅是電芯本體風險,還有系統集成風險。電池系統與儲能系統存在本質區別,電池系統是能量存儲容器,而儲能系統在直流側承擔充放電控制、交直流轉換和精細化管理,在交流側負責響應調度、故障穿越和支撐電網等,相當于儲能電站,因此儲能系統安全更需要成體系的核心技術支撐?!标柟怆娫垂鈨瘓F解決方案經理平安琪表示。
美克生能源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嚴曉則從數字化角度出發,認為保持電化學儲能產業領先需要產業鏈思考和數字化加持,數據爆炸但缺失關鍵數據,數據孤島難以形成有價值的服務。
多位與會專家認為,在儲能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更應該認識到安全才是儲能產業發展的根基。本屆儲能安全論壇邀請了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儲能安全領域的專家和產業從業人員共聚一堂,深入探討儲能的安全風險、標準規范、設計方案,期待能為儲能消防安全做好技術支撐,為儲能產業的安全發展探明方向。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