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方崗鎮:小金蟬做成大產業
(資料圖片)
大河網訊 “老板,這金蟬真好吃,再給我炸兩份香辣味的打包帶走!”8月13日中午,在禹州市方崗鎮西爐村的一家“農家樂”飯店,一位就餐結束的游客一邊結賬,一邊滿意地說道。
進入7月以來,“金蟬”迅速成為新寵,一到夜幕降臨,村民紛紛走進樹林摸金蟬,那一個個晃動的手電筒猶如天上繁星閃爍。作為地處山崗區的方崗鎮,充分利用禹神快速通道兩側萬畝國儲林及山區林地的優勢,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等多種形式,從保護金蟬野生環境、埋種帶蟬卵的枝條、撿拾出土金蟬、聯系收購公司、金蟬入餐入藥等方面入手,全產業鏈培育壯大金蟬產業,促進群眾增收。
在劉崗、韓崗、朱溝、楊莊、石灰趙等國儲林地所在村,連片的楸樹成為金蟬孵化、繁育、生長的樂園。村民每天晚上到林地里摸金蟬,輕輕松松就能拾獲上百個,每只的價格將近1元,還能隨時賣掉變成現錢。劉崗村1組的范建設夫妻倆白天挖、晚上摸,一個多月賣金蟬收入1萬多元,被鄉親們稱為“金蟬專家”。“晚上出來,既能乘涼,還不耽誤摸金蟬掙錢,這一夏摸個幾千塊錢不成問題!”村民趙欣高興地說。
為了解決鄉親們賣金蟬的后顧之憂,避免游動收購商的壓價,劉崗村在今年7月成立了“禹州市永良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商丘一家收購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在村部大院開辦了“金蟬大集”,村民們當晚捉、當晚賣、當晚運走,當場現金結賬,吸引著附近的楊南、楊北、方東、段村、朱溝、石灰趙等村以及周邊火龍、順店等鄉鎮的村民都跑到這里賣金蟬。“俺合作社這一季兒金蟬交易額達70多萬元!”劉崗村黨支部書記劉永貞高興地說。
徐門村李俊生、李貫生、李雪平等人在村里專業收金蟬,家住許昌的李夢珠還專門回到娘家開直播,在網上賣金蟬,讓徐門金蟬成為遠銷各地的網紅,今年夏季全村群眾賣金蟬收入超過30萬元。
在鼓勵支持群眾自發摸金蟬的同時,昌王村成立“興昌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4畝,集中組織養金蟬、收金蟬,除去地租、工錢等費用,今年凈賺10多萬元。
金蟬的生長需要兩到三年時間,對環境質量要求很高,并且只食用植物的汁液,是一道人們越來越喜歡的無公害、高蛋白美食。在方崗鎮大大小小幾十家飯店里,家家都備有金蟬,炸金蟬也成了食客們就餐的必點菜,原味、麻辣、香辣、椒香等風味各具特色。“這段時間專門來吃金蟬的客人特別多,最多的時候一天賣了20多盤。”飯店老板崔飛高興地說。
立秋之后,金蟬出土的數量逐漸減少,但是破殼知了留下的金蟬皮還留在樹枝上、草叢里,金蟬皮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是珍貴的中藥材,市場價每公斤400多元。群眾又拿起竹竿,帶上袋子,在樹叢里撿金蟬皮。“我這幾天撿金蟬皮,都賣了兩次了,第一次800多元,第二次600多元,家里還有些,金蟬皮能存放,等漲漲價錢再賣。”徐門村村民郭小巧說。
“目前全鎮養蟬專業戶14家,收儲加工戶56家,年生產上百噸。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挖掘林下經濟潛力,全面發展金蟬產業,帶領群眾致富,打造和美鄉村!”方崗鎮宣傳委員、副鎮長鄭則用說。(劉艷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