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巧“變”掐絲琺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絲絲金線滑過手指,絲絲依序穿插字里行間、畫里畫外,工作臺前,書畫家李繼青以絲為墨、以絲作畫,一幅幅筆力遒勁、閃光出彩的書畫作品漸漸顯出輪廓,呈現出與之不一樣的模樣。
“64歲了,戴著老花鏡一點點掐絲,不光手依然穩,眼也準得很呢!”李繼青是安徽省界首市人,這里出了許多書畫名家。李繼青的曾祖父是有名的景泰藍工藝美術師,并將技藝傳給了李繼青的爺爺。自幼喜愛書畫的李繼青受其爺爺的影響,努力學習書畫技藝,經過多年的刻苦努力,潛心鉆研,終于學有所成,在景泰藍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將景泰藍工藝巧妙的融貫進現代平面書畫作品中,體現了書畫的靈動感、立體感、觀賞感和價值感。
一條條0.3毫米至1毫米的金線在手中通過描線、滴膠、點藍等后處理,使畫面更加清晰,閃閃發光,這就是掐絲的“啟動”工序,李繼青能完美地“掐”出一幅幅完美的作品來。
巧手終有好成效。目前,李繼青已創作出掐絲琺瑯作品300多幅,每一幅作都讓人眼前一亮,提升了書畫的藝術精華。作品字里行間彰顯著他獨特的個性和風格,蒼勁、枯拙、古樸,個性鮮明;作品設計精彩絕倫,微妙微肖、活靈活現;色彩深沉而逼真,高貴華美、富麗典雅;花紋圖案繁復多樣,更顯靈動之感,給人以“圓潤結實、金光燦爛”的藝術感受,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掐絲琺瑯書畫是一種新藝術,能得到大家的贊賞我心里很開心。”李繼青說,這些作品是我不斷繼承、創新的文化遺產,我有決心有信心能做成國家級的藝術品。如今,他鉆研找到了創作掐絲琺瑯書畫作品的新方法,打破了書畫創作的傳統,一幅幅字畫開始在多彩交錯的掐絲中呈現,絲絲入勝,開始演變為“不一樣”的藝術作品。
李繼青敢于創新,他的掐絲琺瑯書畫作品在安徽省開了先例。6月1日,界首市文化旅游體育局主辦,市文化館、市圖書館、市美術家協會、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市書畫藝術家協會、北京大有乾景書畫院、北京萬象書畫院協會承辦的絲絲入勝——李繼青掐絲琺瑯作品展正式拉開帷幕。本次展出了李繼青掐絲琺瑯作品60余件,每一幅作品都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眼球和嘖嘖稱贊,“新鮮”“ 第一次見”“ 沖擊眼球”“ 書畫變了樣”……
作品中浸潤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在李繼青看來,掐絲琺瑯書畫作品藝術的精髓在于還原自然。閑暇時,他常常外出旅游,觀光賞景,留意一草一木,一動一靜,再將所見所感用書畫還原出來,再進行掐絲創作,表現形象逼真。“跟掐絲琺瑯打交道,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創作新作品,他一干就是幾天幾夜,一氣呵成。
不斷創新、實踐,李繼青把傳統的立體、平面書畫,演化成仿真的絲絲入勝掐絲琺瑯書畫作品新藝術,路越走越寬。現在,他已接受了3期受邀培訓班,不少書畫愛好者和大、中、小學生拜他學藝,他毫不吝嗇地接過文化傳承的擔子,發揚光大。
李繼青的掐絲琺瑯書畫作品藝術之路還走進了北京、深圳、合肥等地。通過交流、學習、傳授,令許多人贊不絕口。
“無梅之華,虛心勁節沐風雨;無松之傲,挺拔向上沖云霄。”從事書畫藝術30多年來,李繼青不斷創新、授業,將書畫技藝發揚光大,讓更多人看到書畫之美,讓書畫改變了模樣。(記者 吳昊 通訊員 謝樹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