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朝陽街道:打造“愛心驛站” 提升城市溫度
(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蚌埠禹會區朝陽街道以打造戶外勞動者的歇腳地、加油站、暖心窩為目標,發揮工會橋梁紐帶作用,遵循“六有”標準,探索推出提升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建設便民利民“微改革”措施,切實筑牢工會組織聯系職工、服務群眾新平臺、新陣地。
服務“不打烊”解決實際困難
“以前飯冷了就涼著吃,現在可以到驛站加熱,天熱了還有飲用水和冰棍解暑,刮風下雨的時候還可以在這里避避雨、歇歇腳、充充電?!杯h衛工人張阿姨開心地表示。朝陽街道工會幸福驛站,墻壁上掛著一臺空調和相關管理制度標牌,四周擺放著冰箱、微波爐、桌椅、應急醫藥箱等。
“打造工會驛站就是讓附近的戶外勞動者有家的感覺,不搞虛架子,針對服務環衛工、快遞員、送餐員等戶外勞動者,就近就便為他們解決熱飯、喝水、避暑等現實問題。”朝陽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桂平說。
遵循“六個有”提升城市溫度
嚴格建設標準,明確以“有統一標識”“有固定場所”“有完善設施”“有規范制度”“有人員管理”“有地圖可查”的標準開展驛站建設工作;下發《關于常態化開展“愛心驛站志愿紅”志愿服務工作的通知》,引導志愿人員進驛站、工會服務進驛站、理論宣講進驛站、便民服務進驛站、文化活動進驛站、勞模精神進驛站,立足驛站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做到“天熱可納涼、天冷可取暖、口渴可飲水、受傷可用藥、手機可充電”的“可心”服務,提升城市溫度。
堅持“驛站+”匯聚多方力量
“驛站+志愿服務”組織專業志愿服務隊,在驛站為群眾提供普法宣傳、法律咨詢、心理疏導等便民利民服務,受到職工和群眾的歡迎;“驛站+文明建設”打破工會服務的局限性,不斷充實驛站的服務內涵,鼓勵全體職工積極投身到文明城市建設中來,進一步營造人人都做文明人、人人爭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圍;“驛站+就業指導”依托愛心驛站結合暖民心行動“三公里”就業圈,設置企業用工信息欄,隨時匯總更新缺工人數、空崗結構和需求導向,提供點對點、定制化用工“撮合”服務,提升服務就業困難群體能力水平。(姜黎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