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二十年 溫暖一座城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
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也是深圳關愛行動二十周年
(資料圖片)
這是一個重要的發展節點
讓我們回到深圳關愛行動誕生的原點
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
在這樣的時空坐標下
一起來探尋深圳關愛行動的成長密碼
來梳理一部城市的關愛史
深圳關愛行動是深圳統籌推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加快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高貴堅持
深圳關愛行動誕生于2003年,由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主辦,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明辦、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電集團等21家單位承辦,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愛在深圳·情暖鵬城”為主題,以提升市民幸福感為目標,廣泛發動黨委政府、媒體、企業、社會組織、市民等五個層面的力量,策劃、組織開展一系列關愛活動,為深圳樹立起“關愛之城”的城市精神坐標。
截至目前,深圳關愛行動已舉辦3.4萬余項活動,推出2300多項優秀公益項目,吸引了千萬人次參加,“助人者最樂,行善者最美”“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關愛·感恩·回報”等理念,在無數人心中得到灌溉與滋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求“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堅持開展了20年的深圳關愛行動正是全民共同參與、以各種形式奉獻愛心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深圳關愛行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卓越創舉
這些年來,深圳城市文明建設一直在為“以人民為中心”作出生動注釋,深圳關愛行動依托成熟的運作機制,凝聚社會力量,將關愛的觸角延伸到更多需要關愛的群體,進一步培育和引領著友善關愛的社會風尚。
作為一座創新之城,20年來,深圳不斷創新關愛模式,推出了“步步行善”網絡公益、募師支教、中國公益映像節等系列創新品牌活動。更重要的是,這些關愛活動鋪得廣、扎得深,像陽光一樣灑滿了每一個需要關愛的角落。
它們包括物質層面——2003年,深圳晚報社主辦關愛地中海貧血癥兒童“燃料行動”,籌集善款1200萬元,資助80多個孩子成功進行了骨髓移植手術,推動深圳市政府于2007年將地中海貧血癥納入少兒醫保。2008年6月,市有關方面啟動了“尋找需要幫助的人”長效救助機制,這一項目經過升級優化,后來更名為“深圳經濟特區建設者重大疾病關愛基金”,16年資助金累計達3.5億元。
心理層面——2014年,深圳市兒童醫院·Vcare關愛空間開放。該項目以舒緩患兒和家長的心理壓力為切入點,針對不同類型患兒提供游戲治療、親子游戲、藝術課堂等互動式關愛活動,探索人文醫學關懷新模式,累計服務35.1萬個患兒家庭。
深圳“聚愛成光行動”公益項目則聯合專業心理服務機構,通過開展聚光心理小課堂、聚光快閃、聚光公益市集、聚光天使培訓等,向公眾普及心理健康知識;2020年,深圳市委組織部聯動整合全市心理服務資源,推出“安心行動”小程序,提供“安心微課”“安心測評”等多項服務。同時,依托成熟完備的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在全市各區設立了691個安心驛站。
文化層面——自2008年起,深圳啟動“圓夢計劃”,累計投入資金2.3億元,資助23270名職工完成本、專科學歷教育;連續19年舉辦“來深青工文體節”,幫助來深青工群體施展文藝潛能、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文化;2009年4月,深圳音樂廳策劃推出“音樂下午茶”創新公益音樂項目,讓市民群眾以“零門檻”的方式聆聽專業演奏團體或演奏家、教育家帶來的視聽盛宴。
深圳關愛行動是弘揚深圳精神和關愛理念、創建文明城市的生動實踐
經過這么多年的浸染與積淀,關愛已經不僅僅是一項行動,而漸漸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城市文明、深圳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
深圳是我國內地志愿服務的發源地,甚至可以說,一部城市發展史也是一部志愿服務發展史。從1989年的19名電話接線員義工,到如今超過百萬名注冊義工;從成立內地第一個義工法人組織即深圳市義工聯,誕生國內第一部義工服務條例,到提出建設“志愿者之城”……城市的關愛精神、志愿精神在不斷發酵與沉淀。尤其是,深圳關愛行動20年,也是深圳人愛心蓬勃生長的20年。
數字就是力量。截至目前,深圳注冊志愿者已達351萬,平均每5個深圳市民里就有一個志愿者;深圳無償獻血人數已達534萬人次,累計獻出的1068噸血液,均居全國城市前列;深圳也是全國器官捐獻人數最多的城市,市紅十字會累計接受8.4萬份器官及遺體捐獻登記,實現多器官捐獻683例,眼角膜捐獻1373例,遺體捐獻689例。
深圳關愛行動從初期重在開展具體愛心活動,中期重在開展開發品牌項目,逐步發展至把主要精力放在搭建平臺整合資源上。通過參與舉辦“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有力促進了公益慈善領域的信息對接、項目對接和群體對接,九屆慈展會累計吸引了10663家機構參展,對接項目2620個,對接金額逾701億元,舉辦各類公益慈善活動1600余場,培育了一大批優秀慈善組織、項目和公益人才。
深圳關愛行動是涵養城市人文精神、樹立“關愛之城”城市形象的閃亮品牌
深圳作為“關愛之城”的城市形象,最終體現在一項項創新關愛活動中、一個個典型愛心人物身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年來,深圳關愛行動通過評選表彰“十佳愛心人物”“十佳愛心家庭”“十佳愛心企業”“十佳愛心社區”等方式,樹立了一大批愛心市民和道德楷模,在全社會營造了學楷模,獻愛心的濃厚氛圍。
2013年,由深圳市關愛行動組委會辦公室聯合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組委會共同發起中國公益映像節。這是中國首個國家級公益影像盛會,10年匯聚近5000部海內外公益影像作品,用影像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深圳創新開展“關愛大巴文明巡禮活動”。該活動以“丈量關愛的腳步,感知文明的力量”為主題,將一輛電動大巴改裝成關愛主題移動直播間和展廳,訪談愛心典型、打卡文明地標,讓市民朋友沉浸式領略深圳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和關愛之城創建成效。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通過深圳關愛行動是涵養城市人文精神、擦亮“關愛之城”品牌,是實現這樣的愿景的必由之路。深圳,也正在努力打造關愛的先行示范區。
深圳關愛行動是“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的自覺擔當
深圳是一座誕生于改革開放、由全國人民建設起來的城市,感恩與回報,一直是深圳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深圳關愛行動的重要內核。以“募師支教”行動為例,從2006年起至今已招募了1500余名支教志愿者,遍及湘、貴、川、贛等全國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00多所鄉村學校,孫影等人用行動詮釋了深圳人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的真情大義。
不止是“募師支教”,不止是深圳關愛行動。深圳自覺服務于全國決戰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局,把對口幫扶作為重中之重。攤開中國地圖,深圳對口幫扶涉及的地區呈放射狀,從帕米爾高原到雪域藏南,從云貴高原到巴山蜀水,從革命老區到祖國邊陲……深圳先后與全國17省(自治區、直轄市)100余個縣(市、區)開展幫扶與合作。聚眾力、匯眾智、集眾志,全民參與的扶貧大格局,正在成為深圳這座“愛心之城”最亮麗的風景線。
20歲的深圳關愛行動
風華正茂,熠熠生輝
43年歲的深圳經濟特區
芳華燦爛,英姿勃發
20年來
深圳關愛行動一直與改革開放同頻
與創新發展共振
43年來
愛心與城市文明如春風化雨
持續浸潤這塊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土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