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5G建設應用,江蘇電信數智力賦能全省數字經濟發展
(CWW)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
由此可見,數字經濟已成大國競爭的“新賽道”,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賽道”。
而作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工程,5G建設已成新經濟的通信“底座”。
【資料圖】
中國電信江蘇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電信)作為江蘇5G網絡建設的“主力軍”,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和地方政府號召,在加快5G基站建設的同時,加強5G關鍵技術研發,探索5G技術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交通物流等領域的創新應用,為江蘇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總目標提供重要助力。
強化平臺設施建設
打造高質量發展“數字底座”
無錫國際數據中心按照Tier4級別行業標準建造,是中國電信在江蘇省等級最高的數據中心,出口帶寬達120Gbps。走進其中,只見一排排服務器整齊排列,信號燈閃爍之際,海量數據(603138)在這里完成存儲傳輸,傳向全國乃至全球客戶。
這是江蘇電信近年來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
作為改革開放先行軍的江蘇,將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專門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推動全省圍繞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數字化治理。
近年來,江蘇電信堅持分批次建設,合理安排工序,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構建完善研發能力體系,面向云網融合、5G與邊緣云、數字化、網信安全、政企信息化應用等重點領域,為5G應用搭建軟件支撐。
無人機是全球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熱點,但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無論是控制信號還是圖像信號都會遇到許多傳輸阻礙,出現通信難、作業難、監管難等系列問題。
針對這些難題,江蘇電信專門組建聯合創新團隊,聚力攻關5G波束精準規劃、空地域切換、鄰區優化、干擾控制等關鍵技術難題,在“低成本解決空域覆蓋”方面取得突破性創新。“依托5G通信與5G切片技術,我們為有特殊用途的無人機開辟‘高速通道’,解決無人機在城市治理應用中網絡覆蓋和私密傳輸等一系列難題。”江蘇電信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江蘇電信累計自主研發軟件數字化產品達20類90項,全省型SaaS(軟件運營服務)平臺超30個,并基于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做法,參與6項國家標準制定,發布3項行業標準,為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數字底座”。
提升“5G+工業”服務力
讓數據跑出生產力
走進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生產車間,高度智能化的生產場景令人產生機器也有生命的錯覺:智能化的AGV小車穿梭在不同工作島臺間運輸物料;自動化設備會自主完成一系列生產步驟,少數工人只需盯盯屏幕上的參數;巨大的倉儲機器人不只會一邊“進貨”一邊“出貨”,還會根據庫存情況提醒后臺訂貨,保障生產連續性。
看得見的實體工廠背后是看不見的數字孿生工廠。“江蘇電信為我們建立5G專網,讓我們實現工廠內人、機、法、料的數字化管理,即時掌握成本、質量、生產速度、交貨時間等關鍵指標,并能根據客戶訂單快速組織柔性化生產。”菲尼克斯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制造業大省,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是江蘇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方向。近年來,江蘇電信加強5G與工業的融合應用開發,助力打造一批“燈塔工廠”“智能車間”,為江蘇智改數轉賦能。
在南京,5G+創新中心聚焦5G+工業互聯網創新突破、業務發展、能力建設三個關鍵任務,研究攻關5G定制網絡與邊緣計算的關鍵技術,向多行業提供智改數轉服務。
與紫金山實驗室在5G高融合定位系統上共同展開研究,南京分公司5G+創新中心利用5G“新基建”實現室內外無縫高精度定位,打通室外到室內“最后一公里”高精度、低成本位置服務。
賦能江蘇省人民醫院與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人民醫院,共同完成我國首例5G超遠程機器人輔助下腹腔鏡手術,南京分公司5G+創新中心通過與國產機器人聯合研發,徹底打破了地域空間上的限制,推動5G與手術機器人的技術融合,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5G發展成果。
緊抓老牌企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需求,南京分公司5G+創新中心專門為梅鋼設計應用、平臺、網絡、設備4層數字化架構,采取“5G+MEC(邊緣計算)”搭建專用網絡,通過CPE(客戶前置設備)、工業網關等設備將煉鋼、冷軋、連鑄等生產線連接上網,全力支撐江蘇數字化發展。
探索“5G+城市治理”新模式
助力智慧政務邁上新臺階
進出小區刷臉通行,不用再擔心忘帶門禁卡;水電氣出現問題,后臺程序一鍵報修,專業人員就會提供上門服務……在鎮江,越來越多智慧小區正在讓百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舒心。
當前,4G網絡主要針對個人消費應用,5G則能針對千行百業,具備改變社會的能力。受手機屏幕大小等因素限制,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能感受到5G網絡所具備的大帶寬、低延時等優勢,容易對5G產生誤解。而從5G連接萬物的特性出發,貼近百姓生活實際,有望打破這一困局。
在南通如皋市,針對當地瓶裝燃氣使用率高、監管難、配送復雜等難題,江蘇電信采取燃氣瓶“一瓶一碼”,運輸三輪車加裝GPS,全程追溯全市30余萬只氣瓶的流通;打造“一網智管”,將氣瓶與配送工、配送車輛進行關聯,實現氣瓶從充裝、流通、入戶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監管;設計配送車輛異常駐留等7個預警模型,確保百姓用氣安全、放心。
在泰州,當地探索“互聯網+食品監管”深度融合,建設“食品安全追溯平臺”,讓消費者在外就餐時,能夠清楚獲悉食物加工全過程,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與此同時,江蘇電信采取“SaaS通用+模塊定制”思路,綜合住建、政法、街道、鄉鎮等條塊部門的監督管理、精微網格、經營分析等需求,打造綜合運營管理平臺,打通數據孤島,通暢處置信息。
記者在南通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看到,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物聯網等技術,系統會對經“12345”電話、網格員現場報告等渠道反映的問題快速匹配相應職能部門,提升問題處置及時性。同時,系統還會聯動多個部門數據,對群租房、危化品、非法集資等重點問題進行監測預警,推動市域治理從被動“堵漏洞”向主動“查風險”轉變。
目前,江蘇電信已先后承建江蘇省“12345”政務服務熱線、省綜治信息系統、省審批服務綜合執法一體化平臺等多個省級平臺,并開發“鄉鎮1+4”平臺等,為全省市、縣、鄉三級政務平臺定制化開發提供試點標桿和建設框架。
未來,江蘇電信將繼續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為更加“聰明”的城市貢獻智慧。
打造“5G+綠色低碳”新標桿
在綠水青山中持續發力
節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探索“5G+城市治理”還需“低碳”先行。
在蘇州太湖數據中心,江蘇電信將通信技術與低碳環保深度融合,采用高水溫冷凍水系統、重力熱管背板空調、熱管復合冷源機組等多種節能技術和管理措施,以核心科技助力綠色智慧數字生態文明建設。
在海安,當地通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消納方式,選擇用電量較大的模塊局機房,自主投資建設雙路MPPT光伏發電系統,實現光伏發電系統納管,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節能減排能力,實現綠色低碳。
在睢寧,為積極響應國家低碳節能的號召,江蘇電信為其在辦公樓樓頂引入光伏發電系統,一年來該系統運行平穩,累計發電近6萬千瓦時,相當于節約了標煤約20噸,為分公司提供了清潔的綠色能源。
全新的征程
嶄新的使命
作為江蘇省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主力軍,江蘇電信將立足新時代專注新實踐,上下一心,真抓實干、奮發進取,加快數字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領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貢獻電信力量。
關鍵詞:
相關文章
強化5G建設應用,江蘇電信數智力賦能全省數字經濟發展
中國電信江蘇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電信)作為江蘇5G網絡建設的“主力軍”
精彩推送
強化5G建設應用,江蘇電信數智力賦能全省數字經濟發展
中國電信江蘇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電信)作為江蘇5G網絡建設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