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電動車上演曇花一現
在比亞迪喊出中國汽車要在一起后,長城汽車卻隔空喊話“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這兩家曾卷入公開舉報事件的車企再生摩擦,應該是車圈近日最熱門的話題了。無論是“在一起”還是“打一架”,自主品牌目前都不可掉以輕心。雖說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進入了第一陣營,但這種地位并不穩固,稍有不慎,仍可能滿盤皆輸。
就以7月份的銷量來看,合資品牌電動車已經開始破冰。別克純電家族7月交付量達到 8692輛;上汽大眾ID.家族7月終端交付量超過1萬輛,這是此前從未達到過的訂單量。
從大眾和別克身上,還真應了那句話,“沒有賣不出去的車,只有不夠到位的價格”。它們電動車的銷量之所以能突然暴漲,一方面是其產品力不輸自主品牌,另一方面是敢于主動按下降價鍵。隨著新的產品與價格面世,是不是有更多合資品牌將逆轉當前的頹勢?
(資料圖片)
沒有賣不出去的合資電動車
盡管合資品牌的純電動車業務陷入困境,未來前景也不被輿論看好,但合資品牌并沒有坐以待斃。對于合資品牌來說,想要在短時間內在新能源市場取得突破,“降價”不失為一種好策略。
一直以來賣的還可以的大眾ID系列,這次也算是下了狠心。上汽大眾ID.3推出12.59萬元起的驚爆價,優秀的底盤素質和最高水平的外觀設計的加持下,使得ID.3的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此舉立竿見影,ID.3引來消費者“圍搶”,官方表示7月接到超過10000張訂單,銷量從6月份的1819輛直接原地飆升至7378輛,環比增幅達到了305%,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信號。
與此同時,凱迪拉克也在7月初宣布,對旗下純電SUV銳歌進行售價與權益調整。銳歌全系價格下調6萬元,起售價自43.97萬元下調至37.97萬元。再疊加2000元抵20000元定金的購車政策,在活動期間相當于優惠了7.8萬元。調價之后,銳歌的主銷價位已經和蔚來ES6、騰勢N7這類中型純電SUV有了較高重疊。
與上述兩家車企不同,別克旗下的純電車則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打法,E5和E4一開始就為消費者帶來了超乎預料的驚喜。作為一款中大型純電SUV,別克E5的起售價僅為20.89萬元起,比尺寸相近的昂科威PLUS還要便宜近2萬元;更加年輕化的別克E4,則是將價格拉到了18.99萬,這在燃油車時代是無法想象的。7月份,E5的銷量為3722輛,E4為1762輛。如果其它合資品牌早點有別克的覺悟,現在或許就不會陷入賣不動的困境。
別急著給合資電動車的銷量叫好
網絡上有句玩笑話“電動車時代,合資就是雜牌”,雖然說得有失偏頗,但也說明合資品牌在電動車領域的被動。這一次的價格讓利,讓消費者看到了合資品牌的變化。在燃油車市場不斷萎縮,電動車又起不來的背景下,合資品牌如果再不采取一些強有力的措施,那就真的要下“牌桌”。
眼下,合資品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面臨的變革緊迫感更甚從前。根據乘聯會數據,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36.1%,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59.7%,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5.1%。
正因如此,很多合資品牌選擇降價換銷量。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很多合資電動車今年上半年都普遍加入了內卷的價格戰中,但除上汽大眾ID.3以及上汽通用別克E5達到預期效果,大部分車型銷量依然乏善可陳,可見降價并非萬能的銷量催化劑。
畢竟當前國內消費者對于自主電動車認可度呈直線攀升態勢,所以合資品牌想要扭轉在新能源市場的困境絕非易事。不過,現在就給合資品牌的電動車判死刑還為時尚早。一方面,合資品牌依舊擁有著眾多的粉絲和可靠的信譽,如果能用優惠價格購買到性價比不錯的合資電動車型的話,相信不少中國消費者是支持的。另一方面,合資車企并沒有坐以待斃,除了降價之外,還通過本土化找回競爭力,比如大眾牽手小鵬等。所以,隨著合資品牌找到市場端的新突破口,追回“失去”的市場,并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總結來看,合資品牌在純電汽車市場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部分品牌在銷量上也開始破冰。隨著合資品牌不斷推出性價高的純電動車,這一趨勢有望持續下去。我們不能認為目前領先就一定是贏家,暫時落后就一定失敗,“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后的勝利者肯定會出乎大家意料,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FF交付首輛FF 91 2.0 Futurist Alliance給塔尖用戶
8月14日,買車網Buycar獲悉,FaradayFutureIntelligentElectricInc (
華泰證券:維持寶勝國際(03813)“買入”評級 目標價上調17%至1.31港元
華泰證券稱,將寶勝國際(03813)23-25E毛利率-1 1 -0 2 +0 4pp至34 0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