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歐盟官員:歐洲光伏已經輸給了中國,風電產業可能也會如此
(觀察者網訊)“盡管歐盟電力行業時常哀嘆歐洲在太陽能產業上輸給了中國,但他們似乎忽視了一個事實,即歐洲的風能產業目前也走上了同樣的道路。”
8月11日,歐盟內部智庫歐洲政策戰略中心前負責人安·梅特勒(Ann Mettler)在“政治新聞網”歐洲版發表文章,稱歐盟的風能產業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她認為,在通貨膨脹、去工業化、供應鏈危機等因素影響下,歐洲風電產品正變得愈發昂貴和低效,可能喪失與中國競爭的能力。
梅特勒稱,在充裕的研發資金、慷慨補貼和有利政策的支持下,歐洲風能產業已經平穩發展了數十年,全球前15名的風力渦輪機制造商中就有5家來自歐洲。隨著歐洲全面開展能源轉型的背景下,人們曾以為歐盟風能產業將會“蓬勃發展”。
【資料圖】
但這名前歐盟官員指出,現實情況與預期不同,歐盟不少風電企業反而遭遇了盈利困難和虧損的問題。由于新冠疫情引發供應鏈危機,商品價格飆升,通貨膨脹走高,歐洲風力渦輪機的價格在過去兩年里上漲了40%多。
資料圖:歐洲政策戰略中心前負責人安·梅特勒
去工業化、制造業就業崗位減少和投資者信用下降等問題也困擾著歐洲。“歐盟需要采取應對措施,證明降低風險、戰略自主和再工業化的目標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梅特勒寫道,“就目前而言,在風能方面,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美國彭博社此前也報道稱,在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漲、價格壓力和激烈的技術競爭的因素影響下,歐洲風電企業面臨緊迫的財政壓力,他們正努力將需求轉化為利潤。部分風電巨頭一度縮減開支,試圖通過提高價格、精簡產品陣容和控制生產成本的方式提高利潤。
另一方面,歐盟在政策上的遲緩動作也阻礙了風電企業的發展。梅特勒稱,在風電企業尋求用更先進的設計和更便宜的價格爭奪市場的同時,歐盟的公共部門卻以“蝸牛般的速度”運行,風電項目審批速度極為緩慢,往往會讓一個項目停滯數年之久。
雪上加霜的是,一些資金緊張的歐洲國家政府已經開始采取“負補貼”招標,這意味著項目開發商反而需要向政府付錢以獲取風電場的開發權。例如,英國石油公司和道達爾能源公司在7月的一次招標中勝出,將向德國政府支付126億歐元,以獲得北海和波羅的海4處海上風電場的開發權。
梅特勒指出,盡管這兩家能源巨頭擁有充裕的資金,但成本必然會被轉嫁到供應鏈上,讓那些處境岌岌可危的風電供應商面臨更大的困難。
資料圖:德國勃蘭登堡州一處風力發電場 圖自視覺中國
相比之下,中國制造的風力發電設備在歐洲的銷量穩步上升,“雖然歐盟市場還沒有被占領,但從周邊地區來看,這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了:從塞爾維亞、土耳其到烏克蘭,中國的風力渦輪機要么已經完成安裝,要么就是在部署、建設和規劃之中。”
梅特勒直言,在內外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現在歐盟制造的風電設備實在過于昂貴和低效,很難與中國產品競爭。如今,前15名的風力渦輪機制造商中,已有9家是中國企業。
她認為,只有通過歐盟的政策干預才可能扭轉歐洲風電行業的頹勢。她呼吁歐盟領導人盡快召開“圓桌會議”,讓風電設備制造商、政府官員、公用事業公司、項目開發者、公共金融機構等風電價值鏈的關鍵參與者共同討論解決方案。
“在太陽能方面,自滿的歐洲敗給了快速崛起的中國,或許還算是情有可原。”梅特勒最后寫道,“但在風能方面,歐洲現在可能失去一個前景光明、需求空前的產業,而且這個產業還與歐盟應對氣候變化、加強能源安全韌性等核心政策高度契合。但這一次,歐洲只能怪它自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華泰證券:維持寶勝國際(03813)“買入”評級 目標價上調17%至1.31港元
華泰證券稱,將寶勝國際(03813)23-25E毛利率-1 1 -0 2 +0 4pp至34 0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