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發動社會認養古樹 劍閣收到首筆捐資
四川在線記者 王培哲
(資料圖)
近日,廣安—劍閣“手牽手護古柏”捐資認養活動在廣元市劍閣縣翠云廊舉行。劍閣縣現場向社會各界發出“手牽手護古柏”活動捐資認養倡議,廣安發展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捐資40萬元,在翠云廊、攔馬墻認養蜀道古柏40株。這是四川省實施《四川省古樹名木認養辦法》以來,劍閣縣所獲的首筆蜀道古柏認養資金。
“開了個好頭!”劍閣縣翠云廊古柏自然保護中心主任唐天勇認為,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募集認養資金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將保護和宣傳結合起來,不斷增加古樹名木保護的社會參與度。
正在開展人工修復的翠云廊古柏。 李志強 攝
吸引全社會參與是長遠之道
漫步翠云廊不難發現,參天的古樹身上往往都有人工修復留下的痕跡。簡單的,有保護圍欄和支撐鋼架;復雜的,包括防腐材料填充和避雷設施搭建。
唐天勇介紹,翠云廊古柏群中,絕大部分古柏都需要人為干預才能繼續生存,“特別是數百年、上千年的古柏,都存在樹干被腐蝕、傾斜等問題。”
修復,資金需求被擺在了第一位。劍閣縣林業局局長張智勇解釋,古柏保護是一項高度“定制化”的工程,樹與樹之間的生存狀況差異很大,有時僅僅隔了一條路,兩棵樹的營養狀況就會天差地別,“需要‘一樹一策’,有針對性地開展修復,每年的養護成本從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解決資金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發動社會進行認養。省林草局生態保護修復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發起認養的第一目的是調動社會參與的積極性,保護還是要靠財政“兜底”,“古柏保護需要久久為功、用心用情,靠項目支持只能解決一時需要,全社會參與才是長遠之道。”
正在開展人工修復的翠云廊古柏。 李志強 攝
提高古樹名木知名度是關鍵
按照四川古樹名木認養辦法,認養一棵古樹名木,需要經過認養申請、主管部門核實、簽訂協議書、繳納認養資金、獲得認養證書等步驟。
4月初,劍閣縣蜀道翠云廊古柏認養運營合作項目正式簽約,標志著該縣7803株蜀道翠云廊古柏認養行動正式啟動。
項目的基礎,是當地一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組建的認養保護運營平臺。平臺通過多種媒體形式,宣傳蜀道翠云廊古柏品牌。在此基礎上,平臺通過認養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向全社會公開募集保護資金,專項用于蜀道翠云廊古柏復壯保護等工作。平臺負責人提到,下一步還要采取線上線下等多元化的營銷和推廣活動,為建成“大蜀道、大劍門”國際旅游目的地核心區增加內涵、提升熱度、吸引流量。
正在開展人工修復的翠云廊古柏。 李志強 攝
在張智勇看來,“吸引流量”是發展社會認養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企業認養既是體現其社會責任感,也是希望提高自身品牌價值。但難題在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古柏群對于社會和企業而言,都沒有太多宣傳價值。這次收到的認養資金開了個好頭,但是接下來如何持續運營仍然是不小的考驗。”
“破解古樹認養難,也需要換位思考。站在企業的角度,認養一只熊貓和認養一棵古樹名木相比,哪個影響力大?事實上,它們對于生態的影響難分伯仲,但在社會公眾看來,認養熊貓的流量顯然更高。”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坦言,打開古樹認養思路,需要與當地旅游發展協同考慮,從根本上提高古樹名木知名度,才能增加社會參與度。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BB鴨 | ?iPhone 15數據線曝光;京東前CEO徐雷不創業;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日期公布;網約車不得以不正當價格行為擾亂市場
退休幾個月后,徐雷近日在接受《GQ報道》采訪時透露了他的未來規劃,并
名創優品(09896)第四季度實現經調整凈利潤5.71億元 同比增長156.3% 環比增長18.3% 海外業務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智通財經APP訊,名創優品(09896)發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個月的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