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改變一個男人的方法
關鍵詞:32歲男生的巨大改變
今天的案例來自《第50期使命心理學網絡課》
問: 我今年32歲,初二時就不讀書了。
【資料圖】
我從小被父母打壓說“你不聽我的,將來會被社會排斥”,我幾乎一直在啃老。
因為我覺得社會不太容易會接納我,會像父母說的那樣,所有人都用鄙夷的眼神去看我,很可怕。
我直到前幾個月才開始找工作。我一開始為了避免接觸人,就做電商打包工,整天待在倉庫里。
后來,為了實踐自己在冷大場域里學的做人知識——溝通術、情緒價值、身體類型、理智中心、言行相顧……我開始找能接觸人的工作。
我希望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光芒。
在找工作的期間,中介招服務員時經常說的兩點要求,引起我的注意:要有團隊精神,要服從安排。
我覺得我挺愿意服從安排的,可能是因為根據之前冷大講的身體類型,我有金星的特質,善于而且愿意模仿他人、追隨他人。
但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團隊精神,反正小時候班主任經常評價我內向,有的比較不客氣,會說我不合群。
為了訓練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檢驗自己究竟能不能跟人合得來,我找了酒吧服務員的工作,專門上夜班。
因為上夜班時,鄰居、熟人都睡著了,我在工作的時候,就不會有人八卦我的消息,也不會有人討論我的工作好不好、工資高不高。
他們不議論我,我就感覺世界一片安靜,只剩下熬夜的狂歡與自由灑脫。
選夜班的另一個理由,是我覺得按照身體類型來講,我可能是月亮型的人。之前冷大的網絡課里有一張圖,說月亮型的人喜歡夜生活。
所以,我覺得也許我會容易適應上夜班,容易運用理智中心的能量把工作做好,把錢拿到,而不想像父母說的那樣——“做什么都認為全世界都盯著你,恥笑你,嘲笑你”。
我為了跟別人能愉快、和睦、高效的相處,以前長期用避開人的方式,自卑的同時也努力著,只是為了最終能有光芒、有自信地見人。
我從小到大的經歷感覺像是穿越了長遠人際關系的隧道,為的是見到出口的時候,讓一切更光明一些。
我現在做服務員有15天了,前幾天公司領班考核服務員們的記憶,只有兩個資歷半年以上的服務員不被考核,其他8個包括我在內都被考核。
領班一對一面對面地問,只有我全部答對,其他人都答錯幾題。
資歷最老的兩個服務員,一個說我記性好,另一個說我回復很快,他們也當過我的師傅,教過我做事。
我做的只是4個字“言行相顧”,也是從冷大的網絡課里學到的,也就是說我做的事、做我說的話,我感覺這對工作很有用。
剛進去的時候,我是小弟,到現在15天,基本廳面的工作我都會了,其實第八天差不多就基本會了,現在只是更熟練。
現在我配合領班帶3個新來兩三天的小弟做事,小弟們竟然叫我大哥,他們挺小的、18歲。
他們工作上有不明白的地方都會問我,我顧好自己負責的工作以后,就會觀察他們的工作是否做的標準。
如果發現有可以更好的地方,就會告訴他們,讓他們改進。
我最常說的是“你現在怎么樣”。這一句敲門式的給予情緒價值的話,是從情緒價值課學到的,經常會得到不錯的回應。
關于言行相顧的實踐,對我工作的好處還有:
領班說過所有的服務員,不管男女,上廁所、抽煙、休息、吃飯,暫時離開、沒有服務客人,都必須報備在一個報備群里,不報備就罰款,一次要罰20塊。
我每次都報備,但其他人有時候有報備,有時候沒報備。
領班不忍心真的罰款,只是在開會的時候批評一下其他人,然后對大家說:“你看看人家誰誰誰(也就是指我)”。
有一個服務員就來教育我:“別人都沒有這么認真地在群里報備,你怎么每次都說,太啰唆了。”
我知道他不是我領導,他只是同事,我就跟他說“好的”。
因為我覺得我只聽領導的就好了,是領導發給我工資。同事對我不滿意,我也不用聽他,我也不會跟同事一樣不報備。
我只聽領導的,聽給我情緒價值或者給我錢的人。
我現在的同事都是年輕男生,他們都會抽煙、喝酒。只有我不會抽煙、不會喝酒。
廳面主管在服務員及領導聚餐時,會當面和我說:“你是最好的人,本分。”
因為原生家庭的原因,我從第一個階段“恐懼社會、恐懼跟人接觸,而只能啃老、只能感到絕望”的狀態,通過學習,來到第二個階段“能上班”,這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進步。
我覺得我現在就是一個機器人,能工作掙錢就行了,還沒進化到能談戀愛的地步。
想想32年來,我覺得原生家庭對我的羈絆和影響非常大,我有一個擔心:萬一以后第一次談戀愛,我是不是應該格外注意對方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樣的?
冷愛回復:
首先,我先補充一下這個個案的前情。
男主初二就輟學了,一直在啃老,啃到32歲,直到遇見我們,他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他現在不僅出去上班,還被他們的主管表揚,這非常值得贊美。
我和男主的連接,是在今年3月21日的冷愛視頻號直播連麥開始的。在那個連麥中我教男主重新做人,手把手教他講“謝謝你,對不起,我愛你”。
在連完麥后,我當時感慨說:“這個連麥太高能,太耗能了。我這輩子好像沒有連過這么消耗的麥。”
大家可以點擊下方文章,下拉到底部觀看視頻,了解當時直播的詳情,看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高能連麥。
現在的男主和5個月前連麥時的他,簡直是判若兩人、進步巨大。
我創業18年 , 只遇到過一個基礎比上述男主還差的人。
在很多年以前,我在上海講課時,遇到了一個男生。他特地從外地趕過來學習,他是一個船廠的工人,工資一個月幾千塊錢。
他跟男主一樣初中就畢業了。
那個時候通信不像現在這樣發達,沒有網絡課,只能線下講課。他為了參加我的線下課程,存了很久的錢。
為什么我會對上述個案這么喜歡?
因為他的巨大改變,鼓舞了我們。我很感動,也真的為他感到開心。
我想給男主寄一個獎狀——2023做人進步獎。
所有新同學一定要理解一件事情:改變不是從我回應你的個案開始的,改變是從浸泡開始的。
就像豆苗發芽需要浸泡一樣,一個人的改變,也需要浸泡在高能場域里。
就像上述男主,他已經持續參加我們網絡課幾個月了,在我們的高能場域里已經浸泡幾個月了。
他能連接我們的場域,真的是一個奇跡。
他的改變,證明了一件事情: 人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也可以在做人方面有非常大的改變。
其次,我想真誠地跟男生說一聲:“在酒吧當服務員是不錯,但這不應當是你最后的旅程。”
再過兩三個月,你自身覺得差不多時,應該想辦法去正規的快遞公司工作或者應聘當一個司機。
因為夜場里的人負能量比較多,男主不適合在夜場干太久。
男主好不容易積累一點高等能量,一不小心在夜場全耗完了。
而開車會比在酒吧上班好很多,因為我們如果能遇到一個領導、跟著一個貴人,一生都會改變。
另外,男主提問“萬一以后談戀愛,是不是應該格外注意對方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樣?”
錯了,不要注意對方的原生家庭怎么樣,而是要看對方的行動,比如她現在跟她的父母怎么相處。
家庭是貧窮還是富裕,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這不是影響我們幸福的關鍵,最重要的是她的為人處事怎么樣。
對此,我給男主四條建議:
第一,看對方對自己的父母好不好
我小時候很反感“孝敬”這個詞,但我長大之后,才發現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他幾乎不可能感謝別人。
不說他對父母有多好,至少要懂得感恩。
如果我們對待父母的態度、行動沒有扭轉,要允許自己暫時不能跟父母好好相處,但至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比如我昨天看到的一個典型案例,她媽媽要和她、和其他的家人每天通話8個小時,她表示受不了。
說實在的,讓我跟我媽講8個小時,我也做不到。
有時候我也會覺察到我的內在有一些情緒在流動,我們就允許它流動,但至少要感恩。
我們有多少能力,就給父母多少回饋和支持。
一對父母把一個孩子從小撫養到大,至少要撫養到16~18歲。這是一筆投資,他們可能不求有多大的回報,但我們表示感恩是應該的。
所以,擇偶時不要看對方的原生家庭好不好,而是看這個人是如何跟家人相處的,他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
對于這段話,有很多小伙伴不一定能聽得進去。但大家以后一定會發現:一個人最終的成長,一定是走向跟父母的和解。
為什么說父母是我們的恩田?
因為一個人的內在力量,一定來自跟父母的和解。
當然,感恩也不是說一定要讓父母滿意,畢竟父母的要求有時候也是錯的。
比如我20多歲時,我爸媽就要求我結婚、娶個城里的媳婦、生個娃、當個公務員。這是我媽媽當時想象中最完美的人生。
在她的認知里,她沒有想過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個公司的老板,有成百上千名員工。
這是她這輩子想不到的事情,因為這個東西在她的認知以外。
第二,看父母對孩子尊不尊重
有小伙伴講:“父母可能并不想你過得比他們好太多?”
這有點陰謀論,我覺得大部分的父母還是愿意成全孩子的。
我跟我媽媽就講過一句話:“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人生,請允許我過跟你不一樣的生活。”
大家一定要記住這段話,這是請求一種成全——“請允許我過的跟你不一樣”。
因為下一代人不是上一代的復制品,下一代人更不是為了實現上一代的心愿。
比如,我媽從小成績不好,她特別渴望有一個高材生兒子,幸好我小時候成績好。
但我有一次考了全班第五名,她動手打我了,因為她無法接受一個人成績不好。
她有一種執念——“希望自己的兒子是一個高材生”。 她運氣極好,我確實成績很好。
但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父母是要失望的,因為一個班里能有幾個第一名?
一個班50個人,只有一個是第一名,剩下49個父母必然會失望。
所以,第二點是要看對方的父母是否允許自己的孩子有一個相對獨立的人生,即他們是否會成全孩子。
這很影響一段婚姻的質量。有些結了婚的小伙伴就是遇到了一對想控制自己伴侶的公婆或者丈人丈母娘,將婚姻搞得一團糟。
允許孩子過上相對獨立的生活,并不是說要允許孩子為所欲為,但至少尊重孩子的人生大方向。
比如孩子不想當公務員,就想自己做點事,父母要做到尊重。
如果一個父母沒有辦法尊重自己的孩子,肯定會產生很多問題。
第三,看主要撫養人的為人處事方式
對方的原生家庭里,一定有一個人是他的主要撫養人。
而主要撫養人的為人處事方式,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
主要撫養人有時候是母親,但有時候是父親、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我見過一個這樣的例子,她母親的脾氣很差,但因為她小時候跟外婆一起,她外婆的情緒比較穩定,所以,這個女生的安全感是很強的。
雖然隔代撫養有弊端,但如果隔代撫養人跟父母相比非常有安全感,隔代撫養也是有優勢的。
我從小就是跟我奶奶長大的,我奶奶的安全感極強。
她為人處事不慌不忙、不緊不張、有松弛感,影響了我為人處事的風格。
而我媽媽是一個特別著急、特別焦慮的人,我不是在講她的壞話,我是在說她的特點。
比如我要是跟我媽說今天上午要坐飛機,她早上五六點鐘就完全睡不著了,立刻把我薅起來吃飯、整理行李、叮囑我提前出門。
所以,我現在一般都是快到要去機場的時間了,才能跟我媽說:“送我出趟門,我要去機場。”
因此,大家也不要單一看對方父母是怎樣的,更多是要看他主要撫養人為人處世的方式。
有很多人責怪自己的父母對自己不夠好,但我想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局限性,有的時候不是父母不愛,或者不想對自己的孩子好,他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他們有意愿,但是沒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責怪父母不好好對待我們,其實更多的是責怪他們的意愿。如果我們看到他們有意愿、只是沒能力,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接納他們。
所以,第三點是要看對方的主要撫養人,并理解他們的局限性。
第四,活在當下
男主不要想那么遙遠的事情,比如“今后交個女朋友,她會不會嫌棄我學歷?”
萬一男主之后交一個小學畢業的女朋友,她有什么好嫌棄你學歷的?
而且,說不定男主能找一個上過高中或大學的女生,她也不介意你的學歷。
男主要活在當下,不要去想還沒有發生的事。
我們不要去想昨天的事,因為想昨天的事情很容易后悔;更不要想明天的事,因為想明天的事情很容易焦慮。
我們要做到既不活在過去,也不活在未來,只活在當下。
男主已經實踐過我們在網絡課里講的“言行相顧”,從今天開始要實踐“活在當下”。
最后,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在上述男主身上感受到了學習的力量、行動的力量,無論一個人的起點怎么樣,只要他會學習、會行動,就會有很多奇跡。
我們可以看到男主說話是越來越流暢了,笑容也越來越燦爛了,整體的狀態是不斷向上的。
所以,我們可以不用自我設限,尤其是來到一個像我們網絡課這樣的高能場域之后,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要相信場域的力量。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哪怕在一個高能場域里,改變也是緩慢的。
如果我們一開始對場域是半信半疑的,這是人之常情的。畢竟我們新到一個課程,和這個課程、老師建立信任感,需要時間。
從懷疑到信任,這里有一部分需要老師的高能講解,另一部分需要你自己去做,把學到的知識去用出來。像男主學以致用的能力就很強。
如果沒有實踐這一環,就算花再多的時間學習,這些知識都只會停留在頭腦層面,不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真正的改變。
就像我們在網絡課里經常講的:是行動,讓改變發生。
所以,我們要浸泡在網絡課里,同時不斷地將學到的東西去用出來,在現實生活中去拿到結果、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這樣就可以不斷增強對自己的信任感、對場域的信任感。
當我們的內在力量越來越強,大家能在場域里感受到的支持也會越來越多,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就像滾雪球一樣,雪球會越滾越大、越滾越順暢。
就像上述男主一樣,我們能感受到他的能量球越來越大了,帶給我們的影響和滋養也是越來越多了。
祝福大家,祝福大家在我們的場域里不斷浸泡、不斷實踐,讓自己的能量球越來越大。
主創團隊 | 冷愛 方賞 茜茜
本文的插畫,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及個人,未經授權,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