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傳出消息:俄羅斯工廠大范圍停產!有一次證明我方明智!
隨著俄烏沖突愈演愈烈,美西方對于俄羅斯的打擊已經不限于在戰場上,在戰場外也開始了新一輪交鋒。根據土耳其媒體《自由報》的說法,俄羅斯從西方采購的精密加工機床被西方國家從后門遠程鎖死,直接導致機器所在的工廠車間陷入停產,俄羅斯暫未頒布任何的反制措施。
工業體系薄弱的俄羅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遠程關閉出口到別國的機床并非只會出現在影視作品和小說中,事實上類似的事情早就成為行業潛規則。此前中美芯片戰爭交鋒最激烈的時候,也曾經傳出過ASML可能利用遠程控制鎖死已經出口到中國的DUV光刻機,但被中國政府利用貿易手段制止,中國本身也正在開發國產化產品,尋求徹底擺脫對西方公司的依賴。
但俄羅斯既沒有中國這樣強大的經濟影響力也沒有快速進步的工業能力,其高端精密加工機床一直相當依賴西方產品。俄羅斯進口機床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蘇聯時期,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東芝事件就曾曝出,日本東芝機械公司暗中向蘇聯出口了大型銑床等加工設備,引發整個西方世界一片嘩然。
俄羅斯獨立以后,機床困境仍然沒能解決,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連低端機床都需要從外國進口,俄羅斯甚至失去了一個現代國家應有的工業水平。好在蘇聯解體后的那段時期,俄羅斯和西方的關系有所改善,德國和日本這樣的先進工業國都開放了相關產品的出口,隨著中國工業實力的進步,中國制造的一些中低端機床也能滿足俄羅斯的需求。
但正是因為東芝事件的影響,西方國家開始對自己生產的機床進行加密改造,在系統內部增加可以聯網的后門。而這些后門俄羅斯是無法關閉的,只有得到遠程授權過后才能正常工作。一些西方機床甚至內置了全球定位系統,確保機床售出后無法運輸和轉移,這樣俄羅斯就無法從第三方獲得對其禁用的機床產品。
而對于俄羅斯來說這類禁令顯然是相當難受的,尤其是西方公司在軍事加工上的限制,即便俄羅斯購買了高端機床產品,也無法將其運用于提升本國軍工的技術水平。在俄烏沖突爆發的初期,俄羅斯國內的精密加工設備就遭到了禁用和遠程關閉,確保其不會被俄羅斯政府用于制造軍用設備。
未卜先知的中國
其實曾面臨類似困境的國家還有中國,早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西方世界就曾全方位的封鎖過中國的工業生產。中國的工業是在一個相當惡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直到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才獲得了從德國和日本進口高端機床的渠道,但當時中國并沒有因為技術封鎖的放松就放棄國產機床的自強之路,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實際上已經獲得了高端機床的制造能力,雖然技術不如德日等國先進,但差距并不大,徹底解決了精密加工被人卡脖子的困境。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床生產國,雖然大部分都是中低端產品,但這也足以說明中國在工業自強的路上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在關乎國家安全的軍事領域,國產高端機床已經能夠滿足尖端武器的研究和制造,這也奠定了中國的軍事科技水平騰飛的基礎。
有機床行業的相關從業者可能會說,雖然國產高端機床已經成熟,但國內大多數加工還是用著進口的高端機床。這并非是國產機床產能不足,而是目前中國并未遇到機床斷供的問題,但一旦那一天到來,國產機床會迅速彌補進口機床停用的空缺。保證中國不會遇上和俄羅斯類似的麻煩。
不過中國的機床發展其實也曾出現過迷惘時期造成了遺憾,當時中國廠商因為歐美機床的涌入,深受拿來主義的影響,放松了一段時間高端機床和光刻機的發展,錯失了追平世界先進水平的寶貴機會。這也導致了中國在中美芯片戰早期一度陷入被動。
好在目前中國已經糾正了錯誤的戰略思路,在關鍵技術上要求實現自產,哪怕技術比歐美次一點,也要盡量應用中國產品。工業基礎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在頻繁的應用中,技術才可能得到提升,目前中國已經在多個關鍵領域趕上甚至反超了歐美,這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核心競爭力。
俄羅斯的出路
要俄羅斯目前走中國自強的老路顯然是不現實的,自主發展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而俄羅斯目前的情況已經迫在眉睫,最高效解決機床困境的辦法就是深化和中國在工業方面的合作。對于目前俄烏戰場急需的軍工產品來說,中國生產的高端機床已經完全能滿足需求。
如果俄羅斯可以在該領域和中國達成大規模合作,其高端武器的產能困境很可能會得到根本好轉,如T-14阿瑪塔主戰坦克、蘇57隱身戰斗機都能大規模裝備部隊。如果北約未來真的會選擇親自下場,利用先進武器增強俄軍的軍事科技水平顯然是一個必須的措施。如果俄羅斯能挺過俄烏沖突這一關,通過戰爭期間對中國機床技術的吸收也會在未來對俄羅斯發展自己的機床工業產生積極的影響,徹底解決現有的機床困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