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腹痛一年查出巨瘤
(資料圖片)
一年來,17歲的小周不時會覺得腹部陣陣隱痛,上月底腹痛明顯加重才就醫檢查,結果發現一個后腹膜巨大腫瘤,切除手術難度和風險極高。所幸的是,他近日順利“拆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胃腸甲乳外科楊振淮主任提醒,當發生持續的腹部隱痛,切不可掉以輕心。
小周1年前開始經常有陣發性腹部隱痛,但并沒有在意,也沒有告訴家長。三個多月前,小周覺得腹部隱痛越來越重,但休息后仍能緩解。到了4月底,他感覺腹痛又加重明顯了,才告訴家長,到當地醫院就醫。CT檢查結果顯示,左下腹有一個大小約10厘米×8厘米×12厘米的軟組織腫塊。
幾經周折,小周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胃腸甲乳外科楊振淮主任門診,入院進一步完善檢查。增強CT、腫瘤血管造影等檢查結果提示,左側腹部的腫物內可以見到斑片狀囊變壞死區以及多發供血動脈穿入,推壓著周圍組織,還壓迫著結腸及左側輸尿管。腫物供養血管極度豐富,而且與神經關系密切,這些都會進一步增加后續手術難度和風險。
胃腸甲乳外科、泌尿外科團隊及麻醉科等多學科聯合討論,為小周制定了一套縝密的手術治療方案。手術當日,泌尿外科團隊先為患者放置臨時輸尿管支架以避免術中損傷輸尿管,胃腸甲乳外科團隊先通過腹腔鏡探查,因腫物固定無法活動,沒法探及腫物后方情況,于是轉為開放手術。手術復雜程度遠超想象,在麻醉科團隊的配合下,楊振淮帶領團隊迎難而上,抽絲剝繭,仔細剝離腫瘤和血管的間隙,避免了周圍重要臟器損傷,實現了大血管零損傷,完整切除了腫瘤。術中出血僅為400毫升。術后病理提示為神經鞘瘤,病人和家屬近1月懸著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了。
楊振淮主任介紹,原發性腹膜后腫瘤是一種發病于腹膜后的腫瘤,它包括原發于腹膜后脂肪、淋巴、肌肉、神經及殘留胚胎組織的腫瘤。該病由于解剖位置深,早期因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而往往被忽略。腹膜后結締組織間隙寬大疏松,所以該病的癥狀通常不明顯。隨著居民健康意識提高,多數腫瘤在患者體檢時發現。但大部分腫瘤在發現時已經體積巨大,而且伴隨有周圍臟器及血管的包繞,手術完整切除腫瘤具有一定的難度。
楊振淮表示,小周在一年前出現陣發性腹部隱痛,就是腫瘤的壓迫癥狀。當腫瘤侵犯腹盆腔或脊神經叢時,可引起腰背或會陰部疼痛;當壓迫胃腸道時,可引起腹痛、惡心嘔吐和消化道梗阻等表現;當壓迫泌尿道時,還會出現尿頻尿急等排尿習慣改變,甚至血尿和腎絞痛等癥狀。還有一類腫瘤具有內分泌功能,會引起高血壓、低血糖和電解質紊亂等非典型癥狀。當惡性腫瘤進展至晚期,也可能出現消瘦、食欲下降、發熱,甚至惡病質。
專家提醒,如果發生持續的腹部隱痛,建議及早到醫院進行診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