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高通中標中國移動5G大單?真相:涉嫌惡意挑起內部矛盾
(資料圖片)
華為一直以來憑借5G技術的領先地位而聲名遠揚。然而,正因為5G技術走得太快,華為遭到了國外政府和競爭對手的打壓。最近,一條“高通中標中國移動大單,華為落敗”的消息在網上廣泛傳播,引起了軒然大波。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將揭曉真相。
消息的來源是一個微博用戶在8月11日發布的一條微博,基于2021~2022中國移動5G模組集采數量,推算出了各廠商在批量采購5G模組時使用的芯片平臺占比。這個用戶的實體是北京思集智庫科技有限公司。
這個技術性的統計是正確的,但很快被網絡上的人故意傳播,并且一些自媒體通過帶節奏、追求流量,刻意誤讀傳播為“中國移動大量采購5G芯片,高通占比達50%,是絕對的大贏家”。
實際上,在中國移動公示的2021年至2022年5G模組產品集采中標人名單中,只有國內廠商,包括上海移遠、中興通訊、芯訊通、深圳廣和、深圳有方以及成都鼎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成都鼎橋屬于華為系。
事實上,自2016年起,中國移動的采購已經明顯傾向國內廠商。這并不是刻意偏向,而是因為國內廠商在質量、價格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是首選。以2023~2024中國移動5G無線主設備集采為例,華為和中興的中標份額占比超過70%。
實際上,不僅中國移動如此,公務用車和政府辦公電腦與操作系統的國產化已經成為不成文的事實。
當前,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已對中國發起第三輪科技戰,試圖削弱和延緩中國在高端通信和智能信息化方面的發展。對于美國無視全球分工和經濟秩序的做法,民眾已經憤怒不已。在這個敏感時期散布不實謠言,實際上已經涉嫌惡意挑起內部矛盾。
盡管失去了中國5G大訂單,華為仍將堅持不懈地致力于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憑借多年在通信領域積累的經驗,華為已經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華為將繼續與其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加強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以保持其在5G技術領域的競爭力。
高通贏得中國5G大訂單并不意味著華為已經被完全淘汰,華為失去這一訂單也不會動搖其領導地位。本文分析了華為失利和高通中標的背后原因,并介紹了華為的應對策略,旨在為讀者提供有益的參考。5G技術的發展充滿機遇與挑戰,作為全球領先的通信設備供應商,華為將繼續在5G技術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