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散播前女友親密照片?被判賠償12億美元
美國得克薩斯州女子簡·多伊分手后,被前男友馬奎斯·杰克遜在網上散布親密照片。近日,得州陪審團裁定杰克遜向多伊賠償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7.5億元)。該判決被視為“色情報復”案受害者的重大勝利。
多伊與前男友杰克遜2016年開始交往,2021年兩人分手。杰克遜未經對方同意,便將兩人交往期間的親密照片發布在社交媒體平臺和成人網站上。杰克遜還被指控訪問多伊的手機、社交媒體賬號和電子郵箱,并利用她母親家中的攝像頭監控多伊的一舉一動。2022年,被告曾一度向受害者發送一條信息:“你的余生都會試圖把自己從互聯網上抹去,但終將失敗。”
(相關資料圖)
杰克遜當天沒有出現,而是讓律師代表出庭。陪審團裁定他向多伊支付2億美元,以補償她過去和未來的精神痛苦,并支付10億美元的懲戒性賠償金。多伊的律師表示,預計12億美元賠償金不會全額支付,但希望這能對其他人形成強有力的震懾。“陪審團傳達的信息是,如果你以在情感上毀掉某人的余生為己任,那么你將面臨在經濟上毀掉你余生的判決。”
知道多一點?
什么是“色情復仇”?
所謂“色情復仇”就是把兩個在關系熱絡時所拍攝的照片或視頻公布到網絡上,你不跟我好,我就把你搞臭。
隨著社交網絡的發展,這種傷害行為還從分手的情侶擴展到更多的社交關系中。目前這個新的流行詞,指的是未經他人同意而竊取、分享或以其他方式傳播的露骨性圖像,意圖羞辱或造成痛苦,包括但不僅限于在社交媒體、私人群聊或網站。
受害者的個人隱私信息,如姓名、地址和社交媒體檔案鏈接,有時會與他們的照片一起共享。
許多學者和活動人士認為“色情復仇”一詞具有誤導性,好像受害者先做了什么引發復仇的事情。他們認為許多施暴者并非出于報復動機,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基于圖像的精神虐待、性虐待或非自愿色情。
雖然任何人都可能是這種行為的受害者,但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成為目標,所受到的傷害也更大。
Kuhan Manokaran是一名處理過類似案件的律師,他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幫助客戶克服尷尬和被這種方式盯上的恥辱感。
“在亞洲文化中,性被認為是一個‘禁忌話題’,很少在公開場合討論。因此,許多男性和女性在站出來時猶豫不決,更不用說向律師提交報告或講述實際發生的事情了。有些受害人甚至因為曾經信任施暴者而感到自己很愚蠢。這種自責和羞辱感,給案件增加了另一層復雜性,”他說。
研究發現,人們在被非自愿的色情作品盯上后,可能會遇到信任問題,同時也會患上焦慮、抑郁和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其中許多心理健康影響與性侵造成的影響相似。根據2016年發表在《女權主義犯罪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人們還發現,在應對這種經歷時,人們可能首先以消極的方式應對虐待,比如否認和拒絕自我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轉向積極的應對機制,比如尋求專業幫助。
當未經他人同意拍攝照片時,也可能發生基于圖像的性虐待。例如,在韓國,在廁所或酒店等場所使用間諜攝像頭——使用小型隱藏攝像頭拍攝受害者裸體、小便或發生性行為——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根據人權觀察2021年的一份報告,非自愿拍攝和傳播親密圖像的受害者表示,他們很難擺脫污名,這可能會導致在公共場所感到被排斥,對教育和就業機會產生負面影響,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導致自殺。
非營利研究機構Data&Society和創新公共衛生研究中心2016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分享親密照片的威脅是一種已知的脅迫或控制策略。調查發現,3%的15歲或15歲以上的美國互聯網用戶“曾有人威脅要在網上發布他們的全裸照片或視頻,以傷害或羞辱他們。”
法制建設的新挑戰
這是一個法律范疇的問題。目前各國對此都有不同的立法保護,但是依然還不夠完善,所以各國都有一些志愿者在發起這方面的完善行動。這也是這次判決金額超高的重大意義所在,因為提供了一種新的懲罰警示。
根據總部位于美國的網絡民權倡議,在美國,幾乎所有州和華盛頓特區都有禁止基于圖像的性虐待的法律。
但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東北大學的法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Ari Waldman博士解釋說,美國在這一領域的法律依然是州法律,“如果受害者在佛羅里達州,而肇事者在懷俄明州(一個單獨的州),那么佛羅里達州的人、檢察官或該州通常無能為力,因為他們在另一個州無法接觸到那個人。”他補充道,“當一個人在另一個國家時,情況更是如此。”
瓦爾德曼指出,第230條是美國的一項全國性法律,通常禁止Meta和Twitter等美國社交媒體公司對其平臺上發布的第三方內容承擔責任。美國還通過與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的貿易協議,將該法律擴展到這些國家。
同樣,歐盟2000年發布的一項指令稱,成員國必須確保,如果非法材料存儲在其服務器上,“信息社會服務”提供商(如網站運營商)不承擔責任,只要這些公司可以聲稱自己無知,并迅速采取行動將其刪除。
倫敦皇家霍洛威大學的專家表示,這可能會讓一些網站對其托管的非法內容承擔責任,比如所謂的報復性色情網站,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托管的材料是非法的。研究人員寫道,與社交媒體平臺不同,這些網站是一個非自愿分享私人性圖像的論壇。
總部位于荷蘭的網絡權利組織倡導和研究負責人Silvia Semenzin解釋說,她和其他活動人士一起,一直在推動將有關網絡暴力侵害婦女的具體文章納入歐盟正在擬議的《人工智能法》。
塞門津解釋說,雖然歐盟制定了網絡安全法,“網絡安全法主要側重于預防和減輕對信息系統的網絡威脅,這可能不一定能解決基于性別的暴力問題。”她補充說,“擬議的人工智能法旨在規范對隱私權、不歧視權和防止基于性別的暴力等基本權利構成重大風險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因此在討論網絡仇恨和暴力時尤為重要。”
英國于2015年通過了《刑事司法和法院法》,對未經他人同意并意圖造成痛苦而分享他人色情照片或影片的人處以罰款或最高兩年監禁,或兩者兼而有之。
在印度尼西亞,所謂報復性色情的受害者可以通過包括《刑法》在內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尋求正義,但一些專家強調,這些政策通常沒有得到有效實施。馬來西亞也有多種不同的途徑提出法律索賠。
在肯尼亞,《計算機濫用和網絡犯罪法》(CIMA)將“非法傳播淫穢或親密圖像”視為犯罪,但也將分享所有親密圖像定為犯罪,根據2021年一份探索肯尼亞法律的報告,這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阻止受害者報告未經同意傳播親密圖像的案件”,總部位于加拿大的智庫國際治理創新中心對南非和智利進行了調查。
津巴布韋最近通過了《網絡和數據保護法》,對故意分享非自愿色情內容的人處以罰款或最高五年監禁,或兩者兼而有之。
津巴布韋女權主義組織Katswe Sistahood的創始人Talent Jumo表示,雖然這項法律是積極的一步,但并非所有執法人員都能追蹤數字足跡,并在法庭上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來逮捕肇事者。Jumo還強調,正義不僅僅是逮捕,因為非自愿色情作品對女性聲譽的影響是持久的。
保護措施因國家或州而異,但最大的挑戰仍然是互聯網沒有國界。Jumo認為面對這種互聯網傷害,最重要還是要讓年輕人了解到,目前最大的風險在于缺乏有效的國家法律保護:“像報復性色情這樣的網絡犯罪很可能是跨國的。”
社交傷害社交網絡管不管?
曾經受到過這種傷害的Leah Juliett,后來成為非自愿色情立法活動家。她以親身經歷表示,受害者往往存在一個轉折點,從承認自己的經歷開始,轉向積極主動地尋求對肇事者的正義。
所以如果你在TikTok、Facebook和Twitter上發現別人未經你同意傳播親密圖片和視頻,現在你可以做些什么?她整理了一份援助建議清單:
- TikTok用戶可以在平臺上報告特定項目或個人,并按照說明進行舉報操作。
- 臉書用戶對任何該平臺上出現的包含自己的圖像有隱私方面的擔心,也可以使用特定的舉報渠道。
- 在推特上,用戶可以按照“我如何報告違反此政策的行為?”部分的說明進行操作。
- 谷歌允許用戶通過填寫表格報告谷歌硬盤等產品上的非自愿色情內容。
- 用戶還可以通過專門的在線表格提交,要求微軟刪除他們在必應搜索結果上看到的關于自己的敏感圖像。
- 如果你在美國,發現有任何一家公司運營的平臺上出現此類未經授權的自己的圖像或視頻,可以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報告,通過他們要求公司刪除。
- 在英國,親密圖像虐待的受害者可以直接在線向警方報案,也可以撥打101,這是舉報不需要緊急響應的犯罪的號碼。他們也可以去警察局。英國內政部還資助了一個專門的色情報復求助熱線,通過熱線服務提供在亞洲、美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歐洲和非洲的全球推薦救助人和組織名單,但并非所有國家都在名單上。
- 澳大利亞網絡安全監管機構電子安全專員也有一份可以提供建議和支持的國際網站名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