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念好調查研究四字訣 破解基層發展難題
(資料圖片)
解決新田縣首個旱稻基地供水問題。
紅網時刻新聞8月14日訊(通訊員 何珣 唐寧)“這條新修的林區道路是上級部門來我村實地調查研究后,投入27萬元修建的。林區道路從山里蜿蜒出去,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運輸木材難的問題。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吹進了大山里,也吹進了我們的心田里!”新田縣門樓下瑤族鄉泥塘村黨支部書記李明純高興地說。
大興調查研究以來,新田縣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深入田間地頭,訪困問需,切身實地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破解基層發展難題。
黨員干部到龍泉街道砠下村幫助種植大戶現場解決問題。
做足“常”字功,深入鄉村發現問題。今年以來,新田縣各級領導干部提高到一線調查研究工作頻率,每名縣委常委每月到所聯系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村召開鄉村振興月例會,進村入組,訪困問需,及時掌握聯系村情況,實時調度推進工作。該縣處級領導包聯火災災后重建重點村,每周一次進村調研,有力幫助災區林區道路建設、杉樹復種、社會救濟等工作。該縣30余名縣級領導“七一”期間,組織所在黨支部黨員進村入戶訪千家,組織召開村座談會40余場次,精確掌握群眾所思所想所愿。該縣122支駐村工作隊355名工作隊員村里每周開展常態化走訪,嚴格執行“五天四夜”工作制,察民情訪實情。該縣100余個后盾單位扎實推進“四聯四創”行動,每月開展走訪幫扶,建立“農戶撥號 下鄉報到”工作機制。
聚焦“長”目標,聚焦發展分析問題。結合省委“走、找、想、促”活動,34名縣級領導主動擔當作為,領課題破難題。縣委書記立足新田長遠發展,聚焦新田農林產業優化升級,認領《新田縣發展現代農林產業鏈的機遇挑戰及對策研究》調研課題,多次走訪北部3個山區鄉鎮、福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湖南魯麗木業集團,現場解決10余個難題,推動湖南魯麗木業產業園又好又快建設。該縣106個單位聚焦本單位(行業)業務工作變化和長期計劃,領題調研;13個鄉鎮(街道)聚焦鄉村振興,建立“書記課題”,以調研推動產業發展和基層治理。
湖南農業大學“紅色+”博士團和新田縣鄉鎮工作人員調研村集體經濟發展。
釋放“微”力量,服務群眾解決問題。該縣各級黨員干部積極奔走在為人民服務的開闊平坦大道上。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先后兩次到新田縣駐廣州市花都區流動黨委現場調研,推動花都區投入200余萬元共建“新新相映——新田縣新華街流動人員黨群服務中心”。該縣292政法干警深入237個村(社區),開展走訪調研群眾5600余戶,消除平安和穩定隱患200余個,現場化解解決矛盾糾紛120余起,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安全感。同時,該縣800余個基層黨組織結合“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活動,走村入戶,訪困問需,服務群眾10000余人次。該縣30余個基層黨組織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農村家庭插秧播種500余人次。各鄉鎮(街道)創新開展“五員五定五結合”工作模式,組織9256名村(居)民代表積極履職,每月入戶聯系服務群眾,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9512個,提供“微服務”27768人次。
拓展“嘗”課堂,搭建平臺轉化問題。該縣創新調查研究平臺,把基層一線作為黨員領導干部鍛黨性、長本領、增才干的“大課堂”,把破解基層問題轉化為黨員領導干部增才干鍛黨性的“大舞臺”,倡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深入田間地頭,精挑優選17名年輕領導干部到鄉鎮(街道)掛職鍛煉,推進基層一線工作。針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相對薄弱的情況,先行先試,計劃建設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站)16個,為外賣小哥、快遞員、貨車司機等戶外勞動者提供優質服務。舉辦“科技專家服務團服務基層”活動91次,90名科技工作人員深入新田基層一線調研促學,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助力鄉村振興。實施“紅領示范 聯村聯創”行動,解決200余個產業片發展的問題,打造了一條“黨建+蔬果產業示范片”,其中潭田村和云溪歐家村入選全省村級經濟經典案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