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攔停列車、接收旅客、引導直升機……這名鐵路人值得點贊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宏陽 通訊員 董策 鄭宏健 李響
8月4日,K396次列車滯留旅客全部安全轉移后的次日,面容憔悴、雙眼布滿血絲的北京西工務段雁翅線路車間副工長贠鵬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工區,沉沉地坐在椅子上,今年31歲的贠鵬幾番哽咽地講述著剛剛過去的那段驚心動魄的時光。
緊急情況協助攔停旅客列車
(資料圖)
7月29日,受暴雨影響,北京西工務段雁翅線路車間副工長贠鵬冒雨對管內豐沙線線路設備展開檢查,經歷先后3輪檢查,30日16時15分,他發現豐沙線一處路基出現塌陷,車間隨即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進行搶險,在歷時15小時不眠不休的努力下,31日6時,水害處理完畢。
正當大伙準備喘口氣的功夫,9時許,贠鵬又發現豐沙線3號橋下水量過大,湍急的河水瘋狂拍打著大橋橋墩。然而,由烏海西至北京豐臺站的K396次列車眼看就要抵達3號橋了。
情急之下,贠鵬迅速聯系落坡嶺站行車室,大聲喊道:“列車抓緊回撤,確保安全,快讓列車撤回去!”
有了贠鵬的第一手訊息,K396次旅客列車終于順利回退,但7號隧道方向的泥石塌方又接踵而來,贠鵬等人不顧生命危險抓緊清理水害,但短時間內,洶涌的水勢便已漲到胸口,身后的泥石也從山上滾滾落下。絕望中,贠鵬拿起手機撥通了視頻電話:“媳婦你什么都不要說,我可能回不去了,記住這些人的名字,高佳奇、王冬偉、張淵、宋衛強、雷志平、藏樂、孫海亮、楊康、李泓言、王曉龍,如果我真的帶著這些孩子犧牲在這里,你一定要將這些名字傳出去!”說罷便掛斷電話。
好在幸運的是,在一位老班長的引導下,眾人發現了一條未被泥石阻擋的小路,這才平安脫險。
接收照顧300余名受困旅客
已然連續奮戰近2天,剛回到工區的贠鵬眾人還沒來得及休息,電臺又忽然“熱鬧”了起來。原來,返回落坡嶺站的K396次列車因汛情嚴峻,需要緊急轉移旅客至安全地帶,車站站長馬瑞新詢問道:“目前車上一共有980人,你們工區能接收多少人?”
“我們最少能收50人!”贠鵬肯定地答道。緊接著,贠鵬和工區職工們每人盯控一節車廂,幫助客運職工維持旅客下車秩序的同時,也組織大家有序進入工區休息,就在這樣的緊張忙碌之中,贠鵬所在的工區總計接收了300余名受困旅客。
不過,接收旅客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房間怎么住”“物資夠不夠”等等問題都在等著贠鵬去逐一解決。
“大家把自己的宿舍全部騰出來交給旅客,把咱們的所有物資也提供給旅客!”在贠鵬的指揮下,張淵、王冬偉、楊康、高佳奇等職工立即打開宿舍門,幫助旅客搬運行李、入住房間,他們還把自己貯備的食品、藥品、日用品等各類物資傾囊相授交給旅客,甚至把小菜園里的蔬菜“一股腦”摘完,為旅客充饑。
安置好了旅客,贠鵬等人又繼續投身搶險工作,搶修回來,贠鵬和王冬偉回房間拿取物品時,發現有一位旅客躺在工區床上,臉色發白,嘴里不時傳出微弱的聲音。贠鵬見狀趕忙上前詢問,“您是哪不舒服嗎?”
這名旅客有氣無力地回答道:“我的低血糖犯了,動不了了?!甭犕曷每颓闆r,贠鵬連忙回到辦公室,把妻子留給自己防止低血糖的糖塊給了旅客。為防止旅客癥狀加重,贠鵬和同事們輪流在床前守護,直到旅客恢復正常,這才放心離去。
夜幕籠罩下,旅客們都已在房間內沉沉睡去,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包括贠鵬在內所有干部職工卻只能在走廊、私家車或工程車內休息,他們把自己的房間讓出來,心甘情愿待在室外,就為了讓旅客們擁有一個更為舒適、安全的休息環境。
幫助深陷淤泥的旅客脫困
8月1日上午,連續下了幾天的大雨終于停了,在雁翅線路車間主任師春喜的帶領下,贠鵬、高佳奇一行人對豐沙線進行雨后檢查。
“贠鵬、佳奇你們去看看七號隧道情況。”聽到命令后,贠鵬兩人動身前往隧道,沿著掩埋隧道的滑坡體一口氣爬到了接觸網的高度時,贠鵬隱約聽到一聲呼喊,“救命!救救我,我快不行了”……
贠鵬用頭燈掃射一周,發現在離隧道口不遠處,有一名旅客陷在了厚厚淤泥里。原來這名旅客頭腦一熱,想要徒步回到北京市,但對地形和現場環境毫無了解的他,在無路可退的情況下陷到淤泥中,漸漸筋疲力盡、心理崩潰走不動了。
聽到呼喚聲后師春喜也一同趕來觀察情況,看到旅客身處危險,贠鵬本能的想要進入隧道提供救助,可他定睛一看才發現,此時旅客周邊的淤泥實在太多太厚,如果貿然下去,不僅接近不了旅客,還可能會使兩人同時發生危險。
“你別擔心,這兒的地形我們很熟悉,你腳下是淤泥最深處,再往前走,地勢會越來越高,馬上就能走出來!千萬別放棄,我們陪著你,肯定沒危險!”贠鵬和同事們簡短有力的話語讓這名旅客的求生欲再次點燃起來,只見他把雨傘當作拐杖,右手倚著墻壁緩緩向前拖動,經歷了近一個小時艱難前行,終于挪到了贠鵬近前。
“把傘拿起來!”在贠鵬指揮下,旅客拼盡全力,把手中雨傘盡可能向前伸出。贠鵬則左腿后撤成弓步、右腿向前探出,伸出雙臂終于抓住了旅客投來的雨傘。眼見“生命線”終于貫通,身為退伍軍人的贠鵬立刻使出全身力氣,拼命向后拉拽雨傘,最終在贠鵬和大家共同努力下,旅客終于獲救,從隧道淤泥里逃離出來。
脫離危險后,旅客想通過手機轉賬三千塊錢,贈予贠鵬等人作為感謝,卻被贠鵬一口拒絕,“人民鐵路為人民,我們都是鐵路職工,確保您的安全,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錢我們絕不能收!”
引導運送救援物資直升機升降
“到落坡嶺準備空降時,我們選到一個院子,但條件復雜,有籃球架、晾衣繩、樹等障礙,地面突然有名同志舉了一紅一黃兩面旗子,很專業地引導我們向他的位置著陸,機組觀察確認后,最終完成救援。”日前,參與向落坡嶺站K396次列車受困旅客空降救援物資的北京市公安局警務航空總隊飛行大隊崔國棟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
這名被稱為“很專業的同志”正是贠鵬。時間來到8月1日,為保障K396次列車受困旅客的生命安全,當日下午,北京市迅速派出飛行大隊攜帶食品、生活用品等救援物資,抵達落坡嶺站上空準備空降。
“快看,直升機,我們有救了?!笔芾每蜌g呼起來。然而,直升機在空中一直盤旋,無法降落,一雙雙眼睛由渴望漸漸變成疑惑。此時,地面的院子里,與救援武警戰士一同蹲在地上的贠鵬,憑借著曾在藍天救援隊的經歷,判斷出直升機正在找尋降落位點。
贠鵬巡視一圈看無人行動,便趕忙問向身旁武警戰士,“你們做過直升機地面引導工作嗎?咱這地形比較復雜,直升機如果不知道空降位置,完成空降會很難?!睅酌俦娂姄u頭。
直升機一直在院子上空盤旋,曾在藍天救援隊參加過多次直升機救援任務的贠鵬知道,飛機如果無法確定安全降落地點,將會取消此次救援任務,那意味著受困旅客后續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想到這兒,贠鵬不再猶豫,掏出自己工具包里的紅色、黃色信號旗,快速選取院子中間適合直升機降落的一處開闊地,再對電線等難以發現的障礙物體進行確認后,便雙臂揮舞信號旗向天上發出信號。
直升機又盤旋了一圈后,發現了贠鵬的信號,迅速由盤旋變成了懸停。贠鵬根據曾經學到的飛行旗語,一遍遍向直升機發布“降落”的信號,并根據飛行降落的行程,發布橫向調整的信號。
降落時,直升機風力巨大,風壓將贠鵬的手臂壓得越來越沉,他便趴在地上,兩只手使足勁兒緊緊抓住信號旗,努力克服大風阻力不斷打出信號。在贠鵬專業的引導下,直升機緩緩降落,院子里的群眾沸騰了,巨大的螺旋槳轟鳴聲和風聲,都沒能淹沒受困旅客的歡呼。
“謝謝您”“什么”“我說謝謝您”……直升機成功落地后,贠鵬迅速加入搬運救援物資的行列,將物資遞給受困旅客時,大家都對他表示感謝。
搬運完直升機物資后,飛行員向贠鵬連豎大拇指,并用手語提示他后退保證安全。贠鵬明白,直升機在升降過程中最危險,螺旋槳可能會帶來七八級的風力,貿然起身會十分危險。
于是贠鵬拿起信號旗進行起飛引導,他先向周圍群眾打出下蹲的信號,見所有人蹲下后,贠鵬單膝跪地,身體貼近地面,兩臂伸直向上打出起飛信號,直升機在他的引導下緩緩起飛,歡呼的人群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段雖被揚塵覆蓋,但永遠銘記在心的一幕……
為研學團學生家長們報平安
在K396次列車受困旅客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包含44名學生的麥步研學團。
“叮叮?!薄岸66!薄邮帐芾每秃蟮囊粋€晚上,贠鵬忽然接到了一通電話,話筒那頭傳來的是一位女性的聲音,“我的孩子是研學團的一員,可他的手機可能是沒有電了,我現在根本聯系不上他!您能不能幫幫我?”這位母親用顫抖的聲音向贠鵬說道。
贠鵬見狀連忙安慰,“您放心,首先孩子的安全是沒有問題的,我們鐵路與社區接收了全部旅客,一人不少,大家吃飯、喝水、住宿是有保障的,您要不放心,我就去幫您看一下?!壁O鵬放下電話就向社區奔去。
到達社區后,贠鵬很快找到了研學團老師,在與老師的交談中贠鵬了解到,所有孩子在鐵路和社區的照顧下身體和精神狀態良好,現在都已安穩睡去。贠鵬又將所有孩子父母的聯系電話收集到手,將要起身時看到武警官兵到來,當贠鵬得知官兵為參謀長時,他聲淚俱下地說道:“部隊進駐了,說明我們都安全了!”
為了盡快給每位學生家長們都報一聲平安,贠鵬利用唯一能連通外界的電話,聯系到段調度指揮中心的李國梁、王恒越二人,大家一起“分工合作”,逐一撥通家長電話,向他們告知孩子平安無事的寶貴信息。
“太好了,謝謝您”“這兩天我一直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都快急死了,多虧了您這通電話”“請您幫助我多多照顧孩子,麻煩您了” ……
電話聲接連不斷,贠鵬等人一直打到了凌晨1點半才算結束,雖然連續幾天的奮戰,讓贠鵬嗓子已經沙啞到幾近失聲,但他依然堅持了下來,只為了讓電話那頭的家長們放下心來,不再擔心、焦慮,踏踏實實地等待孩子平安回家。
護送旅客安全撤離
8月2日,好消息傳來,當天晚上,將由武警官兵“一帶一”帶領K396次列車旅客突圍,統一乘坐臨時旅客列車返回北京豐臺站。
撤離時,由于時間緊急、人數眾多,贠鵬等人不顧連續多日奮戰的身體疲憊,主動請纓前往社區、工區和車站引導旅客。夜幕下,即將迎來的徒步撤離,讓旅客們再一次陷入到“惶恐、不安和焦慮”的情緒中,人群也隨之變得嘈雜起來。
但當旅客們看到贠鵬的身影,人群中立即響起了這樣的聲音,“穿黃馬甲的人特別好,咱們聽他們的,跟著他們走!”
看到旅客們如此信任,贠鵬也隨即向前來支援的部隊領導匯報道:“首長您好,我是這里的工長,我很熟悉這里的地形,我來帶隊吧!”
聽聞此言,部隊參謀長一邊拍著贠鵬的肩膀,一邊說道:“好!那為我們領航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一路上,在贠鵬的領航下,官兵和旅客們平安順利抵達目的地。臨別前,旅客們自發向贠鵬揮手告別,有人給予祝福、有人擁抱、有人握手,大家紛紛向這些“黃馬甲”表示著感謝與敬佩,而與旅客們分別后的贠鵬等人則顧不上休息,轉身繼續投入到緊張忙碌的線路搶修之中……
只是,此時贠鵬和同事們“慘不忍睹”的樣子實在令人心疼,衣服被汗水雨水浸透,身上長滿了熱痱子、濕疹和水泡;幾日幾夜的不眠不休加之讓出食物后的空腹作業,使他們的臉龐逐漸消瘦,身上的結痂記錄著他們的經歷,手上的老繭像是在講述著他們的故事……
有人問贠鵬這一切值得嗎?他微笑著回答:“值得!如果一切重來,我依然會沖向最前線,因為我是中共黨員、中國鐵路人!”
關鍵詞:
相關文章
Secretary Shen Meets with NRTA Director
ShenXiaoming,secretaryoftheCPCHunanProvincialComm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