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網《2023年Q3單身人群調研報告》:重視原則性問題是在婚戀關系中保持清醒的最佳方式
近年來,當代年輕人對婚戀關系的責任、風險和未來人生,有了更多理智地思考,不愿茫然接受安排或因一時沖動踏入婚戀關系,“恐婚恐育”現象越來越嚴重。那么,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究竟是什么?七夕之際,珍愛網發布《2023年Q3單身人群調研報告》,深度解讀當代單身青年對戀愛不清醒行為的看法及清醒的婚戀態度。
一、不清醒行為盤點:近七成人容易被愛情沖昏頭腦,傳統舊觀念影響是主因
調查發現,超三成人(31.27%)表示自己很理智,能夠在面對愛情時保持“清醒”,23.89%的人表示在遇見特別喜歡的人時容易被愛情沖昏頭腦,另有兩成左右受訪者(18.51%)則表示自己在愛情中很難保持“清醒”。深入分析發現,男性的理智人群占比高于女性4個百分點;此外,愛情中的理智程度與年齡成正比,26-30歲的人群更容易被愛情沖昏頭腦,占比54.45%;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理智的人群中,40歲以上人群占比達56.13%。
【資料圖】
在針對“不清醒”行為的調研中,只要愛情不要面包(40.35%)、對方有觸碰道德底線的行為還是選擇原諒(40.11%)、降低標準,委曲求全(35.96%)、自我犧牲式付出(33.11%)、總是妄想改變對方,拯救對方(31.76%)為戀愛中五大最不理智做法;其次還有對戀人或是愛情有過于理想化的幻想(29.39%)、過分依賴,生活重心在對方身上(29.32%)、容易被PUA或是自我PUA(28.3%)、時常用分手來威脅對方(17.96%)、一味地索取,認為愛自己就應該做任何事情(17.59%)、分手后苦苦挽留,糾纏不清(10.49%)。
調研對象中,超七成人(72.39%)表示在交往時,自己會經常習慣性地自我否定(即自我PUA),僅有27.61%的人表示交往時不容易自我否定。從年齡維度看,年齡與心態成正比,越年長越能夠堅持自我,不會輕易自我否定;30歲以下的群體最容易在交往中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占比超八成。其中,自我否定的首要表現是認為自己配不上對方,陷入自卑(62.6%)。
那么,為什么戀愛中的人會“不清醒”呢?調研報告顯示,傳統的舊觀念影響(40.22%)、情感經歷少/太單純(38.78%)、個人性格因素(36.3%)是導致戀愛“不清醒”的三個重要原因;23.22%的受訪者認為受原生家庭影響,無法恰當處理親密關系也會讓人在戀愛中變得情緒化;另有21.92%的人則表示過去失敗婚姻經歷的負面影響同樣不容忽視。在“不清醒”原因上的男女差異也很明顯,數據顯示,女性主要因情感經歷少/太單純(55.37%)而變得感性,易“上頭”;男性則主要受個人性格因素,如討好型人格/自卑等(52.61%)影響而失去自我。
二、戀愛難題:近八成人對愛情過于理想化,情緒內耗也同樣常見
每個人內心都曾或多或少構想過自己未來另一半大概的樣子,希望于茫茫人海中找到完美伴侶。調研結果顯示,近八成受訪者表示自己對戀人或是愛情有過于理想化的幻想,其中,愛我就應該懂我的一切(47.52%)、愛就應該包容對方所有缺點(41.85%)、愛一個人就是100%對TA好(41.35%)為過于理想化的婚戀擇偶觀念TOP3。
除了對完美伴侶的幻想外,很多人也會陷入“內耗式愛情”。那么在戀愛中,哪些方面可能會造成兩個人的情緒內耗?調研顯示,超五成人(53.21%)曾經歷的情緒內耗源于對方共情能力差、忽略自己的感受,超三成人表示自己曾經歷過因性格和觀念不合,時常爭吵(36.13%)、對方言行不一,承諾不兌現,撒謊(33.05%)、習慣性冷戰,逃避問題拒絕溝通(31.49%)等而產生的情緒內耗。深入分析后發現,男性和女性對于情感內耗的感知也不同。男性認為情感內耗的主要體現為彼此之間不信任,充滿猜疑(51.19%);而女性的情感內耗則主要體現在感情中自己變得很不快樂(57.6%)。
三、戀愛考量:超五成人希望擁有成熟且穩定的愛情,邊界感越發受重視
在針對情感現狀和期待的調查中,超五成受訪者希望能夠脫單,其中19.67%的人期待戀愛,34.93%的人渴望脫單,以結婚為目的;僅有7.3%的人享受現在的單身狀態。當被問及對下一段感情的期待時,55.61%的受訪者表示希望擁有一段成熟且穩定的愛情;50.36%的人則認為經濟條件必須達到要求;另有42.66%的人希望伴侶對未來有明確規劃;39.21%的人希望對方一定要比前任優秀;34.29%的人期待對方更愛自己。
伴侶是人生中唯一能夠自己選擇親人的機會,調研報告顯示,近八成人表示希望伴侶人品好/心地善良,其次,性格相似或互補/處得來、合眼緣的身材樣貌、健康狀態良好/無遺傳病史及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工作穩定、戀愛史簡單、家庭背景相當也是大家較為關注的擇偶條件。
除明確自身擇偶條件外,步入正式的婚戀關系前,做好背景調查也是保障親密關系長久穩定的重要一環。在針對對方的各項個人信息重要程度的調查中,健康情況(含遺傳史等)(59.38%)、是否有不良嗜好(55.69%)、是否有犯罪記錄(51.37%)居前三,其次為經濟狀況(是否有外債或財務問題等)、個人信用記錄、基本信息(年齡、職業、家庭情況等)、家庭關系(原生家庭的關系和處事風格等)、戀愛史或婚史、社交背景(社交圈子、人際關系等)。
建立親密關系后,很多人認為愛情就應該不分你我。事實上,愛情中的邊界感十分重要。調研對象中,40.73%的受訪者認為雙方應要保持邊界感,43.13%的人表示需視情況而定,僅有16.14%的人認為戀愛中雙方不需要劃分界限。在針對觸及邊界感行為的調查中,受訪者最認同的五大行為分別是:窺探對方的隱私、與其他異性關系密切、隨意挖苦/損對方、控制對方的社交和擅自為對方作決定。此外,面對個人收入或實際存款這一隱私話題,近五成受訪者表示既然進入了親密關系,雙方就應該彼此坦誠,會告訴對方收入或存款;41.16%的人表示視情況而定;僅有9.57%的人表示不會。
四、戀愛清醒指南:重原則性問題、彼此尊重、學會調節負面情緒
婚戀關系中,彼此付出和讓步是重要的相處之道。調查顯示,53.32%的人表示會改掉對方不喜歡的生活習慣;51.97%的人會做到吵架時,先道歉;50.86%的人會遷就對方的生活習慣(如飲食、作息等);38.46%的人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消費水平);37.69%的人表示會融入對方的圈子(含興趣愛好等)。在讓步方式上,男女也存在差異,男性主要表現在吵架時先道歉和改掉對方不喜歡的生活習慣,而女性則在融入對方的圈子和與異性好友疏離方面更顯著。
愛情是人們生命中的一種重要情感,能夠給人帶來無盡的幸福和快樂。但愛情也是脆弱的,很多問題都會導致兩人分道揚鑣。其中,一方(或雙方)出軌/移情別戀、三觀不合、性格不合,時常吵架、家庭暴力(包括冷暴力)及對方有不良嗜好位居分手原因前五位。那么,如何才能擁有健康的婚戀關系呢?超七成人認為保持良好溝通非常重要,其次,彼此忠誠、理解和包容、愿意互相付出、平等和尊重、性和諧、能提供情緒價值、有私人空間、情緒穩定,不內耗等也是保持良好婚戀關系的“制勝法寶”。
但愛情并非完美的童話故事,我們不能被浪漫的外在表現所蒙蔽,而是要理性看待愛情的本質,擁有清醒的戀愛觀。多數人認為,重視原則性問題(72.52%);彼此尊重,平等待人(66.8%);學會控制和調節負面情緒(66.63%);愛自己,不能失去自我(61%);有自己的朋友和社交圈子(51.13%);及時止損(50%)是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有興趣愛好(47.32%);有事業有經濟收入(43.69%);有主見(42.77%);慎重做決定(在一起/分手)(41.29%);能對自己的言行負責(40.52%)等也能夠幫助他們在婚戀關系中保持“清醒”。
作為互聯網婚戀服務頭部企業,珍愛網深刻洞察當代青年婚戀觀念的變革趨勢,此次《2023年Q3單身人群調研報告》更為婚戀交友行業提供了專業調研數據。未來,珍愛網將繼續搭建便捷、高效、可靠的婚戀服務平臺,引導正向婚戀價值觀,護航更多用戶的幸福生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