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化工裝備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2023年中國化工裝備行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化工裝備趨向大型化、重型化發展,迫切需要輕量化、功能化的高端化工新材料面世,以提高化工裝備的性能,從而推動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近年來,綠色發展越來越被國際社會所重視,加之國內“雙碳”目標的提出,化工裝備業智能化、集成化和模塊化發展成為大勢所趨。
同時,化工行業作為發達國家的戰略安全產業和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引擎,將引領高端化工裝備制造業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發展潛力巨大。2022年,受新冠疫情、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我國化工裝備行業發展面臨機遇與挑戰,行業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生產,在高端化工裝備制造等領域屢獲突破。
按照國家《石化產業布局方案》,我國煉油能力2025年將突破9×108t/a,乙烯能力將突破4 000×104t/a。按照國家能源局《關于有序推進煤制油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2025年我國規劃建成煤制油規模超過6 000×104 t/a。圍繞重點建設工程,以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乙烯、大型煤化工等成套設備為重點,推進重大煉油化工裝備的國產化和自主化,促進煉化行業投資規模穩步提高。
(相關資料圖)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化工裝備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顯示:
人工智能是目前各行各業都在廣泛探索的領域。化工裝備技術也是其中之一。通過將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等技術應用于化工裝備的設計和運營中,可以提高設備的效率、生產質量和安全性。化工裝備廠家可以開發出智能化的設備,并通過對設備的不斷學習,使其具有自主診斷和優化迭代的能力,從而提高化工生產的自動化程度。
環境安全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省級政府和國家環保部門對化工廠的相關政策法規的不斷重視和加強,化工裝備技術的環保技術也在逐漸成熟。化工裝備廠家可以開發出新穎的環保設備,如多效蒸發器、膜技術和替代有機污染廢氣系統等,以幫助實現化工生產的環境安全與治理。
目前,全球碳排放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超級問題,如何降低碳排放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重點考慮之一。化工裝備技術的能耗和物料消耗是化工行業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化工裝備廠家可以通過應用節能技術和裝置進行優化,比如換熱器、高溫燃氣床燃燒器、低NOx燃燒器、新型催化劑等,以實現能源的利用和物料的有效消耗,從而進一步降低碳排放,減少能源消耗和物料浪費。
2023年中國化工裝備行業發展現狀
2020年受疫情以及“逆全球化”的影響,我國上市化工企業不僅維持了投資強度,并在“供需錯配”的背景下錄得較好市占率,逐漸強化行業定價權。在此背景之下,未來我國上市化企的盈利能力、空間有望進一步提升,中國化工產業有望在“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提升在全球的影響力。一方面化工產品需求加大、價格上漲,化工企業提高產能、提升工藝;另一方面,一批大型化工項目相繼上馬;整個化工行業市場對于化工生產裝備的需求量持續釋放,對上游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很有利。
石油化工設備是勘探、開發、集輸及加工石油、天然氣的裝備、它包括石油勘探開發設備和煉油、石化設備。石油和化學工業是我國重要支柱產業,經濟體量大、產業關聯度高,為能源安全、農業豐產和下游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22年我國成品油產量36610.4萬噸,其中,煤油產量2949.1萬噸;柴油產量19125.7萬噸;汽油產量14535.6萬噸。國內煉化專用設備產量整體呈現下降態勢,2019年產量127.1萬噸,2020年產量下降至118.5萬噸,2022年中國煉化設備產量在123.5萬噸左右。
國家“十四五”石化裝備產業發展目標為通過發展高端設備,推進大型成套設備國產化,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推進石化裝備產業由大向強轉變,努力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2021年我國石油化工裝備市場規模為1266.9億元,2022年我國石油化工裝備市場規模為1169.0億元。
“十三五”期間,我國煉油化工裝備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自身加強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一批重大裝備自主化建設實現了新突破,為我國煉油、乙烯和煤化工的規模實力的提升和裝置規模大型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國煉油化工裝備制造業以重點建設工程為依托,成功研制了千萬噸級煉油成套設備、百萬噸級大型乙烯成套設備,提高了重大煉油化工裝備的國產化與自主化,基本覆蓋了煉油、乙烯和煤化工等主要領域,提高了煉油化工裝備的自給率。近年來,隨著我國石化工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煉化專用設備制造業逐步發展起來,產業體系逐漸完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部分技術可躋身世界前列,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欲了解更多關于化工裝備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化工裝備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