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沙漠”可能在一個世紀內消失
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塔爾沙漠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沙漠 圖片來源:ABACA/SIPA VIA AP IMAGES
季風像日出一樣恒定:每年,南亞季風都會涌入蔥郁的印度東部,而西部,即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處則始終干涸。喜馬拉雅雨林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沙漠-“印度大沙漠”之間的不對稱性塑造了文明。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季風正進一步向西進入該地區。一項新研究表明,“印度大沙漠”在一個世紀內可能會完全消失。
【資料圖】
“這將影響10億人,”沒有參與這項工作的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氣候科學家謝尚平(音)說。他表示,這項發現預示著印度大沙漠,也稱為塔爾沙漠,發生洪水的風險增加。這與2022年發生的情況類似,當時巴基斯坦的一場洪水使800萬人流離失所,并造成近15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
大多數研究預測,地球沙漠的面積將隨全球變暖增加。例如,研究人員預測到2050年撒哈拉沙漠每年將擴大6000平方公里以上。但南亞季風可能會對位于南亞次大陸西北干旱地區的塔爾沙漠產生相反影響。
研究人員在本月出版的《地球的未來》上報道了這一發現。他們收集了南亞過去50年的天氣數據,觀察了降雨量的變化的,并研究了季風持續時間和現集中地的變化。然后,他們將降雨和海面溫度的歷史信息導入氣候模型,以了解在不同的溫室氣體軌跡下,季風可能如何變化。
科學家們發現,季風降雨已經向西轉移,干旱西北部一些地區的降雨量增加了50%,而潮濕東部部分地區的降雨量有所減少。該模型預測,在下個世紀,隨著季風向西移動500多公里,塔爾沙漠的降雨量可能將是現在的兩倍。
該研究的合著者、棉花大學的氣象學家Bhundra Nath Goswami說,這些發現“違反直覺”,因為通常情況下,人們一直在談論氣候變化將如何使潮濕地區更潮濕,或使干燥地區更干燥。”
該模型顯示,印度洋已經并將持續經歷不均衡變暖,而西部升溫速度快于東部。研究人員預測,這種不平衡將使一個被稱為熱帶輻合帶的關鍵低壓區向西移動,并因此影響季風雨集中地。Goswami說,由于熱帶輻合帶不同尋常的變化方式直接影響南亞季風登陸點,塔爾沙漠“可能在本世紀末變綠”
2022年巴基斯坦發生的毀滅性洪水被歸因于氣候變化對天氣模式的影響 圖片來源:FAREED KHAN/AP IMAGES
Goswami說,未來幾十年將席卷塔爾沙漠的降雨大部分是“爆發式的”,而不是持續幾個月的細雨。暴雨事件增加,即每天有超過10厘米降水,意味著該地區必須適應破壞農業和城鎮的洪水。
Goswami說,如果管理得當,降雨量增加可能會變成一件幸事。它可能會使該地區恢復到5000多年前印度河流域文明蓬勃發展的天氣模式,而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主要文化之一。Goswami說,政策制定者可以制定計劃以便在小水池中儲水,增加地下儲水量,并使旱地“生產力升高。”這有助于減輕印度由于氣候變化而遭受的農業損失。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氣候科學家Shih Yu Wang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指出不能忽視暴雨事件相關風險,并說明了巴基斯坦近期洪水造成的破壞。謝(音)說,該地區仍在重建去年的洪水破壞地,這場洪水迫使巴基斯坦900多萬人陷入貧困,因此持續的極端降雨可能“非常可怕”。
謝說,世界正為更溫暖的氣候做準備,而這項新研究強調了仔細研究“狹窄”氣候過渡區的必要性,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氣候過渡區。對一些科學家來說,相比于其他大規模的氣候變化,這種降雨模式的變化可能顯得微不足道。然而他說,在這些高度敏感、人口稠密的地區,“陸地上的微小變化會產生巨大影響。”
研究人員在8月11日出版的《科學》上發表了這項研究。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k2726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