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石化街道利用“邊角料”讓居民生活更美好
城市迭代更新,身邊的“邊角料”正悄然發生著變化。今年以來,金山石化街道各居民區通過實施小區微更新,推進居住環境品質升級,用“微改造”服務“大民生”,“微實事”撬動幸福支點,讓居民在轄區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圖說:“消防科普點”改造前后對比 石化街道供圖(下同)
(資料圖片)
角落“微改造”,變身“科普點”
在濱一居民區濱海四村18號與19號樓之間有一塊公共區域,從小區成立以來,這塊公共區域就變成了周邊居民的“堆放地”,鐵皮箱、居民撿拾的垃圾成了這個角落的“常住戶”,不僅影響環境美觀,還造成安全隱患。
鐵皮箱怎么辦?亂堆物怎么處理?居民的利益怎么解決?新建儲物柜讓業主暫時借用,亂堆物由居委會、物業、志愿者共同清理……今年,在街道平安辦及金山區消防支隊的幫助下,這塊“牛皮癬”終于被根除,并轉變為“消防科普點”。在消防器材展示欄后邊有一排儲物柜,一部分儲物柜作為防臺防汛物資儲備,另一部分給原先有鐵皮箱的業主暫時借用,解決了業主的后顧之憂。兩邊宣傳欄兩側留出過道不影響底樓居民采光。在整個科普點的前方設立兩個花箱,種植花卉,讓喜愛種花的居民養護。
圖說:綠地“微整形”變身自治花園
綠地“微整形”,推動居民自治
“家門口就有小花園,我感覺小區綠化變靚了,環境更美了,我們生活越來越舒心了!”站在家門口的居民王阿姨開心地跟鄰居話著家常。王阿姨口中的小花園位于臨潮一村21號附近,曾幾何時,這里的綠化草坪存活率不高,出現枯萎、露出地皮現象,一些植被因長期被踩踏等原因,使綠化遭到嚴重破壞。
小區綠化環境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居民的生活品質。為解決困擾社區居民的“愁心事”,臨蒙居民區黨總支部召開協商議事會議,共同商討小區綠化提升的解決辦法,制定了小區綠化提升方案——臨蒙自治花園。
隨著氣溫回升,花草樹木悄然萌動。今年,臨蒙居民區充分調動社區黨員、居民參與自治花園建設,一個繁花似錦的“自治花園”已初具模型?!斑@是藍繡球,這里是美女櫻,木柵欄上薔薇花,它長得很快,爬藤之后開滿鮮花會很好看,周圍種上麥冬草?!敝驹刚咝煲嫒鹤院赖亟榻B著花園,在他看來,小小的花園引導居民從社區治理的“局外人”向“主人翁”轉變。
社區是一個共同體,在推進“微治理”過程中,社區居民的凝聚力不斷提升。同樣,在十村小區,位于第五睦鄰中心后門的一角常年臟亂差,如今也變成附近居民的“自治花園”。在得知“自治花園”建成后,熱心居民們主動將自己心愛的花卉、盆栽拿到這里供小區內的居民觀賞。“在這‘自治花園’里,有十余種、五十多盆花卉、盆栽。”該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慧介紹,建立的初衷是治理小區亂栽種現象,現在它既是社區自治的風景線,也成了鄰里和諧的連心橋。
圖說:“閑置”門衛室變身居民“會客廳”
樓道“微實事”,營造“家”氛圍
近日,位于臨潮三村臨潮大樓一樓的“閑置”門衛室煥然一新,經過升級改造,變身為睦鄰休憩空間——臨潮客廳,開放給居民日常休息使用,更好地增進鄰里情,提升幸福感。
據了解,2021年年初,該門衛室處于空置狀態,因大樓居民缺乏公共休息場所,經居民區“三駕馬車”討論商定后,于當年3月將門衛室開放給居民日常休息使用。此次改造依托2023年石化街道社區需求清單“陣地建設微改造”項目,分別由中石化工物流、臻友設備兩家“心聯鑫”區域化黨建單位出資認領。
改造后的臨潮客廳新添置了風扇燈、休閑沙發、休閑椅、書報架、置物架等硬件設施設備。房間內還添置了綠植、中國結等裝飾物,營造了溫馨的“家”氛圍。臨潮客廳實行居民自治管理,由志愿者負責日常維護管理,為大樓居民營造了一處溫馨的睦鄰空間和休憩港灣。
如今,白天,孩子們跟著爺爺奶奶來“打卡”,像在自己家的客廳一樣,看書、玩樂、交友,開心地“嗨”。在這里設立的民情聯系點,居委會與居民們一起深入樓道,與居民面對面,談問題、講政策、聊措施,一起建言獻策,共同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通訊員 裴元歡 新民晚報記者 屠瑜
關鍵詞: